2013-06-17 | 康世昊
日本核工專家菊地洋一(反核)於近日第三度來台,6月14日的核四勘察行程,卻被台電以未事前申請的奇怪理由拒絕他隨監督核電媽媽聯盟進入,可見所謂的科學的資訊透明與對話是個很妙的東西。我永遠記得2009年時,我們在台大國際會議廳,台電官員正在侈言國際核能復興論,大聲說道「反核已過時,現在連英國的環保組織都擁核了」。剛從英國回來的我實在氣不過,發言要求,請即刻上網,在公眾面前查查是哪個英國環保組織轉為擁核,結果卻被主持人冷處理。和菊地洋一一樣,台電仍握有話語控制資源,對利核言論隨意傳送,不利核言論,則隨意打發,這就是核電霸權下的能源論述對話慣性。
另外一個鮮少被注意的例子是,台電為了要戒斷大家對於車諾比核災與台灣若遭受核災的聯想,甚至不敢太多宣揚,被台電界定為與我們不同系統的俄羅斯核電機組設計,卻在2011年後由俄國政府支持,努力拓展西方國家留下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俄羅斯的核能出口策略,又直接受惠於其鐵腕總統蒲亭任內與政府立場不同的非政府組織發展受到限制。光就國際核能市場的爾虞我詐態勢來說,台電作為一個龐大的組織資源,真能提供所有可能的國際能源市場變遷的情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