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5 | 王舜薇
當現實的荒謬大到直接放入小說中也不突兀,寫作的人又是如何去看待這些素材?
在反核柑仔店伙伴--蛙咖啡友情支援場地下,我們邀請作家劉黎兒、伊格言一起來談談他們圍繞核電主題的寫作。一個常年耕耘新聞報導,一個擅長科幻小說,他們各自以不同的寫作形式和力道,戳破政商謊言、批判現代科技下扭曲的文明。
「我希望《零地點》是壓倒核四的最後一根稻草。」伊格言說。原本一直在構思以原爆為背景創作小說的他,因為今年二月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核四付諸公投,意識到此議題的急迫性,轉以當下現實為素材,完成一部他口中「貼地飛行」的作品。
自從今年初耳聞伊格言撰寫的這本小說,是繼1980年代宋澤萊的《廢墟台灣》、張大春《天火備忘錄》之後,本世紀第一部以核電危機為背景的長篇文學作品,綠盟的大家就一直引頸期待。聯合文學六月號的災難專輯,搶先披露《零地點》部分內容,甚至把綠盟也寫進小說情節中了,讓我們相當興奮。不過也有同事看了之後說「內容太寫實了,每天工作都在處理一樣的訊息和情節,實在不想把這本書當成工作之餘的消遣讀物!」
旅居日本的劉黎兒,近兩三年來是綠盟最重要的戰友之一,除了快速提供來自日本的訊息,也憑藉她在媒體的高知名度爭取反核方的發言權。不過她自認跟運動牽連太深,反而失去寫小說的資格,殊為遺憾。
劉黎兒緊抓現實、伊格言分析人性,綠盟以理性數據想像未來,每一本書都陪伴讀者一步步靠近問題。詩人隱匿的詩句這樣說:「如果有核能卻讓我們失去了核心」,核心是求索、是不犧牲環境與人權、是不拿生命開玩笑,是對自然的尊重,藉由閱讀、討論,我們慢慢把被遺忘的核心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