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8 | 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福島核災後,藉由在此議題深耕20多年的反核團體在這兩年間的施壓,逼出行政院長江宜樺於2月底提出核四交付公投的決定,而3月9日全台20萬人的核電歸零大遊行,更展現全民的廢核意志。然而在官方鳥籠公投案因9月政爭而撤銷,以及護航作用高於實質改善的核四安檢,也因其工程品質的根本問題,最快到 明年年中方能完成,而原能會最快也僅能在明年9月底方能批准核四1號機裝填燃料的許可。
此般情勢,亦將核四停建的首個決戰點,延長至明年年中的5百億核四預算追加案。貌似反核團體們一整年的辛勞,最終仍是原地踏步,無法扳動既有的核電複合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著龐大反核聲浪,在核安與能源政策上,均已逼使公部門面對前所未有的監督壓力而正面回應。而這些制度性的回應,若能妥善運用,則可成為台灣邁向零核時代的踏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