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 李育欣(綠盟志工)
久旱的南台灣原本渴望著梅雨的滋潤,怎料降下的卻是釀災的滂沱豪雨?人們快要將極端的氣候變化視為家常便飯,正如小學生毫不猶豫的說溫室氣體就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那般理所當然。天氣越來越悶熱,我們一邊將冷氣越開越強,
一邊擔心著明天過後是否很快就會發生。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則總是在環保與經濟發展間被拉扯。因此當韓國首爾「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達成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時,不禁讓人感到既振奮又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我們也可以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地邀請現任韓國綠黨共同召集人李侑珍來台分享「市民就是能源! 韓國的反核與能源轉型之路」。李侑珍一開頭便說「很多台灣人羨慕首爾所進行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可是我更羨慕台灣公民停建核四的成就!」原來,雖然首爾的節能與能源自主計畫已經小有成就,在國際間為人所津津樂道,但韓國中央政府仍不為所動,核能政策也絲毫不受影響。
李侑珍說,韓國的核能政策可以說是扣連在氣候變遷意識上的。韓國在2011年已經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七高的國家,其中又有85.7%的排放量來自於能源消耗。因此更早之前,前總統李明博便提出了發展核能作為低碳能源與綠色經濟成長的策略。他一方面打算在2035年前,除原有的23座核反應爐之外,再增建14~15座機組,讓核能提供南韓50%以上的電力。另一方面更積極的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約,打算輸出核能技術,替其他國家興建核電機組。李前總統將這樣的核電計畫包裝成讓韓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政策,「誰要是不支持核能政策就等於不愛國」這種由中央擴散的經濟掛帥觀點讓李侑珍感到有點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