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 李育欣(綠盟志工)
你是不是曾經因為日月光嚴重汙染後勁溪,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等量裁罰而感到忿忿不平?是不是也曾因彰化多家電鍍廠偷埋暗管,排放有毒、重金屬廢水,而為必須休耕的農民們抱屈不平?
不過在台灣,多數人普遍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互對立的觀點。政府會告訴我們,大家一定要拼經濟,台灣才不會在新一波的區域整合中被邊緣化。所以我們不能對企業趕盡殺絕,免得他們出走,尋找更有競爭力的投資環境。而我們也很擔心工作機會會不會再減少?台灣是不是真的沒有值得驕傲的國際競爭優勢了?我們是不是該繼續隱忍,不該苛責企業的做法? 不然也有人嚴厲的指責政府沒有拿出魄力,企業沒有良知,社會大眾又太軟弱。
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於9/9進行分享的中國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的創辦人馬軍對於這看似兩難的議題有不同的切入觀點。他肯定並且尊重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不過不能接受這樣的貢獻以汙染環境為代價。他認為應該可以跟企業合作,謀求共同改善之道,也該讓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真正協助到企業的經營和永續。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簡介: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是一家公益環境研究機構,致力於推動環境資訊公開和民眾參與,促進環境治理機制的完善。自2006年6月成立以來,從各級政府公佈的资料中蒐集各种污染違規紀錄,開發並運作「中國水污染地圖」、「中國空氣污染地圖」數據庫和污染地圖APP,成功動員超過1700家污染企業改善排污行為。2015年將污染地圖APP改版更名為「蔚藍地圖」,民眾可即時獲取380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河流污染訊息,監控9000多家企業排污情況,還可隨時查看各地政府、企業自行監測數據平台發佈的重點污染源的即時監測數據。藉由網路力量,落實污染資訊全面公開,將環境執法的權力透明化,突破政府對企業的保護行為,將污染企業置於民眾監督之下。目前,該APP超過三百萬人次下載。
2007年開始,IPE與40多家環保組織共同發起「綠色選擇」倡議活動,一方面推動大型品牌企業將供應商環境表現納入採購標準,綠化全球供應鏈。二方面同時倡議消費者考慮生產企業的環境表現,用自己的購買權利作出綠色選擇。「綠色供應鏈」目前集合了約50家跨國企業,包括APPLE、NIKE、ADIDAS、G&P等國際知名品牌。
IPE還推動了「綠色證券」,藉由定期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治理表現進行資訊公開,使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知道哪些企業的供應商具有良好的環境治理表現,哪些上市公司的供應鏈則存在著具有污染前科紀錄,藉由干預投資者的投資選擇意向,向環境責任表現不佳的企業施壓改善。
馬軍簡介:
中國大陸環境機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創辦人。1998年長江與東北的地區同時爆發洪患,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促使馬軍出版《中國水危機》一書,分析七大流域的水資源問題。2006年成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建立水污染數據庫,並公布「中國水污染」地圖,創新資訊公開的機制,為公眾參與污染監督創造了新模式。同年,榮獲「2006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並被《時代週刊》列為「年度最具影響的100位世界人物」。2008年,衛報選出「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馬軍也名列其中。2012年,受到國際環保組織推薦,獲得有綠色諾貝爾獎之稱的「戈德曼環保獎」(GoldmanEnvironmental Prize)榮譽。2015 年榮獲「斯科爾社會企業家獎」(Skoll Award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延伸閱讀:
綠盟觀點:「OPEN企業-讓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台灣發展轉型的核心」
【拯救世界的50分之1:馬軍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 (環境資訊中心)
【馬軍: 互連網為監測全球污染轉移提供了可能】(中外對話)
【馬軍:用手機應用向污染宣戰】 (紐約時報中文網)
--------------------------------------------------------------------------------------------------------------
如果您認同綠盟的理念,願意為下一代的環境努力,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行,每月捐出薪水的1%,您的參與及支持,將是綠盟每一份努力與累積的最大後盾。
請支持我們的工作,加入捐款 ,成為綠盟定期定額認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