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 王舜薇(綠盟認養人及志工)
「在街頭募款幾年,我的心得就是『不要想太多』,一定要對組織的能力有信心,相信我們承諾捐款者的事情都能夠做到,這份篤定,會影響潛在的支持者,將支持化為具體的捐款」綠盟募款專員王宜文說。
宜文學的是攝影,畢業後卻一直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曾經是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台灣辦公室的元老級街頭募款員,每天必須穿梭在台北各大鬧區長達六小時,忍受日曬雨淋,向路人宣傳環保議題。也曾經在台灣綠黨負責選舉街頭宣傳相關工作,第一線經驗相當豐富。
不過,宜文在更早之前就與綠盟結緣。在咖啡店打工的時候,無意間認識了綠盟的工作人員,對他們的印象是「很辛苦、常加班、愁眉苦臉,但是談論起議題又神采飛揚」。目睹倡議工作者不為人知的「幕後」,以及對反核運動的支持,讓她默默成為綠盟的定期定額認養人。
今年四月,綠盟離開駐守十多年的南昌路老公寓,搬到距離捷運站更近一點的新辦公室,宜文也在此時加入工作團隊,擔任募款專員的職務。綠盟有了空間上的餘裕,積極辦更多講座、沙龍,試圖提供一個廣泛認識各領域議題的場所,卻也意味著有更多財務上的需求和壓力。
然而,綠盟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且戰且走的行動力。小而精的組織型態,六個全職人員個個具備多工能力與極高的抗壓性。談起同事們正在努力的議題,宜文還得一邊核對手上的資料,才能確保不遺漏包羅萬象的工作項目:核四封存預算刪除後,持續監督老舊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問題,從南到北辦理公民審議會議;進入官方機制去監督政策,推動落實能源轉型;邁向第四年的全台巡迴講座,將推出全新的內容,剛訓練完成的一批公民能源講師準備登場;全新的長期計劃蓄勢待發,要將環保署的排放資料彙整呈現,凸顯企業生產的跨域汙染足跡。至於辦影展、作教材,也只是舉手之勞。
而錢,永遠是最後想到的事情,儘管野心和企圖,跟擁有的資源比例懸殊。宜文的任務,就是開發多樣的募款管道,將綠盟的成果推廣出去,遊說支持者成為認養人,扮演倡議重要的後盾,雖然這實在不容易。她指指辦公桌旁小白板上的折線圖,「四月進來工作到現在,每個月都穩定增加了八到十位認養人,依照這個速度,我很有信心,可以累積到能完全以定期捐款來達到財務自主的那一天。」
說話慢慢的宜文,看著慢慢往上延伸的數字,笑容停的特別久。從認養人變成工作團隊一員,因為相信理想有實踐的可能而堅持, 也許,希望在不久之後,在綠盟累積更多的人力及資源後,你就會在街頭遇到她,誠懇地說一個綠盟的故事。
目前綠盟每月的固定收入為385位認養人的定期月捐,共約18萬元,只占我們募款比例的27%,而每月固定人事與辦公室支出需要約33萬元,每月經費缺口大約15萬,一年尚須約170萬,缺口需靠每年大型募款活動來補足。
我們急需您!
募款音樂會倒數29天,加入票券認購
涓滴成河,加入定期月捐認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