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透明足跡小組
為管理農地工廠,經濟部今年發布「特定工廠登記辦法」,讓全國既有未登記工廠及已經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工廠「全面納管、就地輔導」。今(28)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民進黨委員洪申翰、時代力量委員王婉諭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民間利用政府開放資料,找出中高污染農地工廠名單,並發現污染農地的工廠可就地合法,顯示政府的審核機制出現大漏洞,要求經濟部將環境污染納入審核要件,並公開中高污染工廠名單,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柯乾庸說,經濟部宣稱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中高污染工廠有314家,但綠盟整理出來的結果是477家,經濟部表示目前未有中高污染工廠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但我們的資料卻有238家。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雙方資料的落差,希望經濟部公開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中高污染工廠名單,及其申請特定工廠登記的進度,並公開已清查的「中高污染未登記工廠名單」。透過資料開放,弭平資訊的落差,讓關心農地工廠議題的社會大眾能夠共同參與監督,攜手解決農地工廠問題。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舉儀彰電鍍廠為例,按照工輔法規定,低污染工廠才能申請臨時工廠登記,電鍍屬中高污染,理當不能申請,但2013年經濟部修法大開後門,讓取得環保許可的中高污染工廠視作低污染。儀彰因此在2016年取得臨時工廠登記,卻在2017年被查獲故意違法排放有毒廢水,重金屬鋅超標600倍,情節重大被勒令停工,其所在地也在今年被劃設為污染場址。但儀彰卻仍可申請特定工廠登記,經濟部系統顯示「會勘」中。陳震遠指出,對這樣的工廠,政府應明確規定不予核發特定工廠登記證,不應讓廠商不斷補件、會勘、改善就能取得特登。這樣的制度設計,只會讓不肖業者心存僥倖,繼續污染農地。
另外,即使被認定為低污染工廠,也不一定真的是低污染,陳震遠舉慶川企業社為例,雖以低污染事業別申報稅籍,實際上卻因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污染,造成用地被劃設為污染場址。這樣的工廠有可能在一大堆的文書審查過程中,忽略污染事實而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就地合法。陳震遠說,2015年至今,農地污染場址增加了1615筆,顯示農地污染仍未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們要求經濟部必須考量實際污染狀況,不該縱容造成污染的工廠就地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