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核四廠建廠執照於2020年12月31日正式到期取消,代表核四工程已難以再啟,大眾也許感到疑惑,原來核四還沒有蓋好?核四工程弊病百出,始終無法完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今年8月卻還有一場「重啟核四公投」,這座年久失修且問題重重的爛尾電廠,完工尚且不易,商轉更加困難。公投一座無法使用的核電廠、公投一座充滿風險的核電廠毫無意義。而台灣擁核派僅將公投當作政治工具,根本不顧核四到底還能不能用。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核四廠爭議超過40年、封存停工近6年,政府應交代過去核四的弊案與黑歷史,讓相關資訊公開,不該讓民眾對於現有的核四廠有誤解,甚至不知道核四廠尚未完工,並非是一個堪用的新電廠,而是個爛尾工程。廢核平台揭露目前核四現況,更提出五問質疑:
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許主峯認為這項近三千億的投資,原就是歷任政府與核工業界不負責任的要求延長加賽下,才讓錯誤的巨額投資不斷擴張,越賠越多難以自拔,而不知還要投入幾百億的核電廠,並且目前核電在除役與核廢處理仍不順利,現有的核後端基金完全不夠支付現有三個核電廠後續的核廢料問題,更何況還要加上核四,擁核派不顧後果提出核四商轉公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政府該澄清與面對不實資訊,將目前核電隱藏的內幕講清楚,讓民眾了解。
綠黨秘書長張竹芩表示,多年來核四的問題始終被高度政治化,擁核派政黨用似是而非的論述混淆民眾,讓事實被正反爭議掩蓋,2019年曾有民調發現8成民眾不清楚核能在台灣的總發電比例僅約10%左右,甚至誤以為遠遠高於10%,民眾無法得知核能在台灣能源佔比不高的事實,以為非「核」不可,再加上核四工程過去的問題有太多沒有交代清楚的部分,2021年的核四商轉公投若僅剩政黨對決,將使得核四的問題更難解決,不但浪費能源轉型的寶貴時間,徒增社會成本以外,對台灣現況發展毫無益處。核四廠長久以來沉痾難返,不論是工程、環境、安全、經濟、地質各方面問題,都不是公投可以解決的,廢核平台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及整體社會都該好好思考如何真正解決核四這個懸宕40年的大問題。
今年是福島核災的十週年,糾纏台灣多年的核四,可說是全台最大的爛尾樓工程,期望終有停損的一天。如果還有政黨認為認賠殺出是不划算、浪費錢,企圖讓已經停建的核四廠復活,必須先回答的是,全民是否還願意為核四廠繼續投入數百億的工程預算?全民是否願意為不安全的核四承擔核災風險?這些是討論核四商轉與否的前提條件。
面對今年八月的公投,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全力追蹤並持續揭露核四真相,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也將集合民間力量展開全國巡迴的「能源新願」百場講座,起跑宣傳不同意票,讓更多民眾瞭解能源、核安相關知識,歡迎各界接洽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