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資源有限,能源轉型不能只開源不節流!——要強化節能,《能管法》不可不修!

地球資源有限,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瞭,然而在談論能源轉型時,我們卻一直看到大多數的政治人物總是聚焦於如何發更多的電,而非去談如何提高能源效率,達到節電效果。

4月1日電價正式調漲,我們認為電價必須更合理反映能源真實成本以促成節能減碳,同時也要呼籲政府,除了調整電價,更是要同步大力推進節電政策,而為了更好地達到能源效率的提升,《能源管理法》不可不修。

綠盟與其他長期關注與推動能源轉型的民間組織共同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簡稱能轉盟),作為中央與地方之間推動能源轉型的橋樑,訴求打造健全完善的地方層級能源治理機制。

今日(04/02)綠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代表能轉盟出席「能源三法缺一法,《能管法》修起來」記者會,呼籲經濟部與行政院盡速提出《能源管理法》修法草案,藉以提升我國能源使用效率,並重申節能為淨零轉型的「無悔政策」。

下文為能轉盟記者會發言

因地制宜的地方節電策略,需要電力數據作為基礎

節電措施需要因地制宜,因此要有夠細緻的電力資料作為依據,才能對症下藥制定出符合在地需求的策略、以數據分析的實證基礎進行政策規劃,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成效。

能轉盟長期藉由能源政策評比的過程與許多縣市承辦和委辦單位互動下來,發現用電數據的取得與應用,是許多縣市規劃節電政策時的一大困境,因此我們呼籲加速建立用電資料公開的法源,才能進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相關的資料治理能力、強化地方政府在電力需求管理上的角色。我們觀察到縣市用電資料的困難包括以下幾點:

  1. 縣市政府僅掌握部門別的用電量,缺乏更細緻的行業別用電量、以及鄉鎮尺度的不同類別用電數據,因此難以精準設定對象,推動符合需求的節電策略,也無法確實追蹤政策成效、掌握各項住商節電措施的單位成本效益。

  2. 縣市政府若要進行電力分析,目前需要大量跟台電購買資料,對於節電經費有限的地方政府,特別是非六都縣市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既然電力資料分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且作為節電政策的基礎,因此我們認為應檢討目前縣市政府向台電取得相關數據的模式與收費方式。

  3. 目前智慧電表所紀錄的用電數據,尚未開放讓地方政府進行分析、做為政策規劃的依據,而全台第一個全面換裝智慧電表的金門縣政府也向我們反映,只拿得到以一天為單位的用電資料,但其實需要每15分鐘的用電數據,才能掌握尖峰用電情形、規劃更細緻的節電措施並追蹤成效。

800kW的用電大戶納管範疇過於狹隘,且缺乏管制工具與輔導資源

許多縣市的800kW以上電力用戶只有少數幾家為主,因此這樣的納管效果極為有限,並不符合許多縣市的產業特性,對於部分縣市來說,100kW、甚至50kW以上就已算是區域內的用電大戶,因此我們建議應檢討目前用800kW一刀切開的界定方式,評估進一步擴大節電輔導或管制對象的可行性。

而由於許多縣市政府未能掌握更完整的用電大戶名單與用電數據,且缺乏節電管制工具與輔導資源,許多節電輔導團、企業大帶小等計畫因受限於經費,成效未必能擴散和延續。在地方政府缺蘿蔔和棍子的情形下,我們期待中央能思考如何更設身處的協助地方政府突破用電大戶能源管理上的限制,深化與地方政府共同協力的節電治理機制。

中央應給予地方更多節電能力建構的支持

多數縣市都面對專業人力員額、經費預算不足的困境,需要更多中央在能力建構上的支持,因此除了開放用電資料並提升資料品質外,數據資料如何篩選、分析、精準應用到政策設計上,也需要中央提供更多的專業輔導培力。

而除了給予節電經費的支援外,也應檢討如何突破既有補助計畫中KPI的框架,譬如我們發現許多縣市經常過度著重活動場次、參與人次這樣的績效指標,因此建議能源署應在補助計畫更明確的引導地方政府以科學化的用電數據分析作為節電策略擬定的基礎,並發展更多具有實證基礎的關鍵績效指標。

能轉盟簡介

能轉盟成立於2015年,由包括綠盟在內的十多個民間組織共同組成,主要關注「中央與地方間如何協作」、「縣市如何扮演能源轉型推動者」,訴求打造健全完善的地方層級能源治理機制。

能轉盟的倡議核心價值強調「能源轉型」應該奠基於「能源民主」,意即能源轉型不只是能源技術的轉換,更是能源政策治理模式的改變,需要建立更廣泛、更深刻的公民參與、官民協力機制,才能打開過去技術導向、壟斷與單向的能源治理型態。

能轉盟認為,由於地方層級的能源轉型直接影響在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更需要設計能讓人民有感、容易理解與參與的措施,而縣市政府由於能夠掌握、鏈結與整合多元的在地社群與資源,因此正扮演了比中央政府更關鍵的角色,也成為能轉盟企圖有更多對話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