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元旦日本發生的能登半島地震嗎?和日本同樣位於地震帶,且地震頻繁的臺灣又能從這一次震災獲得什麼樣的教訓呢?7月31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到來自日本石川縣珠洲市的北野進前議員與我們分享第一手的災後觀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核電廠與地震的風險。
在講座的一開始,北野先生先向現場觀眾致謝,除了感謝大家給予他機會分享,他也代表日本感謝災後臺灣人對當地的支持與捐款。北野先生分享的內容主要分為四方面:
- 過去的珠洲核電廠預定地的現況
- 組織珠洲核電廠的抗爭與地震問題
- 能登半島地震的教訓:一、地震學的極限、二、避難計畫的漏洞
- 邁向非核社會
下文將依此架構整理摘錄演講重點,演講內容經口譯翻譯,再由綠盟逐字整理,希望藉由此記錄能將北野先生傳達給臺灣人的訊息進一步擴散出去。
過去的珠洲核電廠預定地的現況
元旦的能登半島地震規模7.6,斷層錯動長達150公里,影響範圍非常大。北野先生指出,災後日本各地皆出現「還好珠洲沒有核電廠」、「還好志賀核電廠已經停機13年」。為何會有這樣的聲音?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及電力公司曾計劃要在珠洲興建核電廠,計畫初期包含兩座100萬kW級核電廠。當時計畫選址預定地包括高屋及寺家,而元旦的能登半島地震震央就位於高屋後山,且僅距離寺家預定地7公里左右。
北野先生向現場聽眾呈現高屋和寺家預定地在元旦地震前後的對比照片,明顯可見因為地震導致的地層隆起讓兩地沙灘多出很多裸露的岩石。在寺家漁港的防波提也明顯看到一公尺的隆起,而高屋漁港更是隆起了兩公尺之高。值得警惕的是,寺家的隆起處就位於核反應爐預定要置放的位置。
試想,若當初興建計畫沒有被成功阻擋,地震發生時該地真的有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的意外也不無可能,災害範圍可能會更大。
組織珠洲核電廠的抗爭與地震問題
反對珠洲核電廠興建計畫的行動始於1975年,直到2003年此計畫才成功被阻擋,前後歷盡28年,過程並不容易。北野先生說這是「在所有反核力量的集結下我們才能成功阻止這個計畫」,除了有賴於當地居民團結抗爭,他們也受到來自全日本的反核團體的支持和協助。
過程之艱辛,我們從北野先生的分享可略知一二。北野先生說,反對珠洲核電廠興建計畫的居民與團體曾在1989年,為了要求珠洲市長禁止關西電力公司針對高屋的選址可能性調查,不分日夜地在市公所會議室靜坐40天,逼得關西電力不得不宣布停止調查。居民除了透過各種行動阻擋核電廠計畫的進行,也力求透過選舉推選出反核的政治代表,北野先生就說:「這28年中,珠洲核電廠一直都是選舉的爭論點。」在這段抗爭的歷史中,不管是市長選舉、市議員選舉、縣議員選舉、知事選舉,在地居民都持續表態反對珠洲核電廠興建計畫。
為什麼要反對?北野先生說:「位於能登半島最前端的珠洲,過去就一直發生群發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震讓在地居民不堪其擾,也更擔心核電廠的風險,更何況高屋、寺家兩個預定地都位於群發性地震的範圍內。北野先生即提及,1993年能登半島就曾發生規模6.6強震,當時震央偏北,位於高屋預定地北邊海上,距離寺家預定地也不遠,在當地造成災情,更是讓在地居民強力主張反對興建核電廠。
然而,當時的擁核政治人物和電力公司在地震後,卻是如何回應在地居民的擔憂呢?
「大家以為地震後,他們會說『那我們先好好調查活斷層的狀況,結果出來前調查就先暫停吧』,」北野先生說,「事實上他們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反而做了很多傳單發放,指出就算有地震、海嘯,核電廠都不會有問題。」
除了傳單,政府和電力公司還透過宣講或是視察活動等方式,一再而再地向當地居民保證核電廠的安全,直到2011年福島核電廠發生意外,才完全證明了擁核派的宣講、傳單內容是一派胡言,他們完全輕忽了問題的嚴重性。
北野先生進而提出另一疑問:「電力公司和政府是故意欺瞞民眾的嗎?」
能登半島地震的教訓一:地震學的極限
北野先生向聽眾展示北陸電力公司的志賀核電廠申請書附件,志賀核電廠早在1993的能登半島地震發生前就已開始運轉,這份資料的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得以了解電力公司當時對能登半島地質狀況的掌握程度。今年元旦發生的地震,活斷層位於北部沿岸地區,在這份申請書附件上卻未記錄這些斷層帶,有記錄的斷層只有短短少少幾條而已。
「他們並不是故意要隱藏活斷層的事實,」北野先生說,「隱藏是他們知道但故意不告訴我們。可是當時他們是真的不知道有這些活斷層。」
這份資料並非北陸電力公司自己調查的資料,而是集結當時的地質調查資料,這代表當時的地質學家僅僅能夠掌握這樣的資料。北野先生以這份申請書為例子,提醒我們所有人,地震學是有其極限的,「然而政府或是電力公司在這樣的狀況下,卻要蓋核電廠,甚至讓志賀核電廠商轉,」北野先生言語中不時流露出無奈之情。
接著,北野先生再以能登半島發生的群發性地震來說明地震學的極限。2021年12月,能登半島開始發生讓在地居民不堪其擾群發性地震。所謂的「群發性地震」,意指某處在相對而言較短的一段時間中發生一系列地震而無法明確判斷出主震的地震型態。一般而言,群發性地震容易發生於有火山的地方,然而能登半島並無火山,也因此專家在當時認為這只是一時的,很快就會結束。然而,事實上當地的群發性地震卻延續了3年半,而今年元旦的能登半島地震也不曉得會不會是最後一波。
針對能登半島的群發性地震不消止的現象,日本學者專家研究調查後曾表示,當地可能是因為受到地下流體上升到斷層的縫隙導致比較容易發生地震,而地下流體的地震是讓地下能源少量釋放,不會有太大的搖動。然而,2022年當地竟發生震度6的強震,推翻專家說法,也導致株洲市出現不少房屋受損的災情。
針對那場地震後,專家表示「發生機制不明」,而在這樣機制不明的狀況下,專家又說:「因為地下流體不會再增加,已經有結束的趨勢了。」那時候是2022年的3月,結果過了一個春假,5月5號當地再次發生震度6的強震。北野先生說,當時災情嚴重,一位居民死亡,房屋全塌的有40棟、半塌的有300多棟。
「我想大家聽了我的報告之後,也可以理解專家的分析非常的不準,」北野先生說,「很多居民覺得他們已經不知道要相信誰的話了。」今年元旦前,居民為了準備過年團聚,好不容易在年前重建家園,殊不知元旦的地震又讓這一切歸零,北野先生的家,也在這一次的災害後倒塌。
接下來北野先生更是指出,今年地震發生150km的斷層移動,遠超過北陸電力公司再申請重啟志賀核電廠2號機的審查資料之評估——資料中僅提到能登半島海面上有一條長96公里的斷層帶。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差異?在於北陸電力公司錯估了週邊各斷層帶連動的可能性,且審查單位日本原能會也未要求電力公司考慮斷層連動的可能性,因為日本專家認為,如果是斷層相距5公里內才要考慮連動的可能性,但這次地震顯示距離20公里也發生連動,超出目前學界的知識見解。
「經過這一連串的說明,大家應該知道電力公司和原能會的可信度都是存疑的,」北野先生引港灣空港技術研究所野津厚先生向東海第二訴訟水戶地方法院提出的意見書內容,再次強調地震學的極限:
1. 強震動相關研究還在發展階段。
2. 這數十年來,每次發生地震災害,總是出現過去的知識經驗無法預測的事態,刷新我們的知識經驗。
3. 今後「想都沒想過的規模的地震」也會「在想都沒想過的場所」「以想都沒想過的發生方式」發生,典範因此不斷改變。
4. 活用強震動研究成果保證核電廠安全,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事。
能登半島地震的教訓二:避難計畫的漏洞
接著,北野先生指出,能登半島地震除了讓我們看見地震學的極限,也讓我們發現,一旦發生地震同時又有核電廠意外,在這樣的複合性災害下,我們根本無法逃生避難。
在福島事故後日本避難計畫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福島事故之前,日本政府認為不會有重大事故發生,所謂避難演練都是為了安心做的。」後來,福島核災破滅了核電安全的神話,日本的避難計畫緊急避難範圍也從10公里擴大到30公里,其中最核心的5公里內,若發生重大意外,不論有沒有放射線外洩,都要立即避難。至於30公里範圍的居民則要先到室內避難,等到放射線達到一定程度,政府會指示居民朝向避難方向避難。
「政府也說避難計畫必須假設颱風、海嘯都要可以實現。政府是這樣想的,但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報告,這根本不可能。」北野先生如此說道。
「核電廠周遭居民都在擔心,若地震加上核事故的複合型災害發生要怎麼辦?」在元旦地震發生時,道路受到毀壞無法通行,而沿海因為海嘯警報,居民無法接近,港口也因為隆起而無法使用,許多孤立的聚落連直升機都飛不進去,基本上可以說是陸海空避難皆不可行。至於避難計畫提到的室內避難,也面臨超過8000棟房屋全毀、15330棟房屋半毀的狀況,當地居民根本無法待在室內避難,就算進得去,毀壞的房屋也無法阻擋輻射,且停電停水也根本無法久待。
北野先生說,儘管這次地震讓全日本警覺到面對複合型災害時避難計畫的種種,然而災害發生後,規劃避難計畫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仍表示:「核災對策指針的基本想法不變。」北野先生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若政府承認避難計畫存在漏洞,「核電廠就無法重啟,甚至運作中的核電廠都無法繼續使用。」
避免核電與地震複合災害風險的唯一之道──邁向非核社會
演講結束前,北野先生對在場聽眾說,「我們希望和日本一樣處在地震帶的大國臺灣能夠一起來審慎思考。」北野先生簡單比較1990年以後兩國的地震次數,以規模6以上強震次數而言,臺灣累計63次,而日本則累計282次,然而考量到臺灣國土面積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臺灣發生強震的次數其實遠高於日本。北野先生進而說,臺灣很多的名勝地都是因為隆起等地殼變動造成的,臺灣是地震頻繁的國家,呼籲臺灣人不要忽視地震的風險。
要避免核電與地震複合型災害的風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不要使用核電。北野先生目前積極遊走於日本各地努力讓更多人認識這個事實,而此趟來台,他也希望臺灣人能夠從日本能登半島的經驗中了解這一點。
北野先生進而說,臺灣在經濟、社會、文化活動上廣泛維持與日本的友好關係,而臺灣在明年5月17日核三廠二號機停機後,就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非核社會的國家。
「對於在日本推動反核運動的我們來講,台灣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北野先生如此說道。
本文於2024.08.07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