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藻礁公投的連署升溫,台灣社會對能源政策的討論可以說是這幾年來的新高,作為長期關注能源轉型的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樂見有越來越多人願意討論能源轉型、氣候治理的議題,但令人憂心的是在藻礁公投所涉及的各種討論中,「核電」這個最沒有討論價值的假命題,又在國民黨以及擁核派的惡意操弄下浮現檯面,不僅無助於解決藻礁爭議,甚至遮掩了其他有待討論的重要問題。
在這些討論之中最錯誤的理解與詮釋,就是試圖藉機重新炒核電冷飯的國民黨與擁核派,為了拉抬核四重啟公投的聲勢,故意搭上搶救藻礁的列車,甚至將今日藻礁保育的困局,顛三倒四、邏輯錯亂的怪罪在2025非核家園的期程上。而國民黨在上次總統大選中所提出的能源政策,除了「重啟核四」之外,可說是一片空白。從不關心能源轉型的國民黨與擁核團體猛蹭藻礁熱度,讓民眾疑慮擔憂藻礁公投是否會讓核電這個選項重新被考慮,但從現實上來看,核電完全無法作為解決藻礁爭議的替代方案,「守護藻礁」與「重啟核電」兩者之間可以說是毫無關聯。
一:核四尚未完工,時間根本來不及
根據政府正式評估,核四工程並未完成,若要重啟興建需要至少7年以上的時間,並追加投入將近五百億的預算。最保守地說,也就是即使核四公投通過,核四最快可能要也要2030年才可以運轉供電(其實還可能要更久),對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表定的供氣時程完全無濟於事。
二:核二、核三無法延役,並非可行方案
核二與核三都已經超過法定申請延役的時間點,於法無法繼續延役。最重要的是,核二廠兩座機組的燃料池都已經爆滿,在無法裝載更多新燃料棒的情況下,表定今年12月除役的核二廠1號機甚至預估僅能運轉到今年6月,形同提前除役,根本無延役之可能。同樣的,核三廠的燃料池也在將滿的狀況,缺乏延役空間。
簡言之,2025年非核家園並非什麼意識形態掛帥的政策,而是綜合了核電廠使用年限、延役法規規範以及核電廠燃料池空間限制等眾多因素下的自然淘汰結果。即使8月藻礁公投通過了,也不可能改變上述客觀條件。因此,如果有任何人說「我們可以透過重啟核四或延役老舊核電廠來拯救藻礁」,或是威脅「假如第三接收站工程延宕,將不得不起用核電來彌補電力缺口」,我們都必須嚴正地聲明,這些都是罔顧現實的謊言。
不論是站出來守護藻礁的朋友,或是關心台灣能源轉型目標的夥伴,我們其實都是夥伴,都是試著創造更為環境友善的未來。因此,藻礁議題所呈現的絕對不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對立,而是考驗我們如何全面性地爬梳與理解這個議題的不同面向及影響,並且努力同時兼顧多種環境議題與價值。
綠盟長期倡議能源轉型,我們認為天然氣在台灣「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的過渡期選擇,不論是從減少空污健康成本或是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來看,用碳排與空污都較燃煤來得低的天然氣來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確實是目前台灣能源轉型應該前往的方向。而為了因應未來燃氣發電的燃料需求,也確實有必要擴充台灣的天然氣接收量,因此第三接收站確實有興建必要。
許多關注能源轉型的朋友最在意的是:倘若藻礁公投通過,第三接收站重新選址,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確實,在過去政府與中油從未認真評估替代方案可行性並試圖克服難題的情況下,第三接收站若在此時重新選址,將不可避免地衝擊大潭電廠燃氣機組供氣期程,經濟部日前表示這可能會在2025年影響約6%的備用容量率(另一說為台電總經理在公聽會中提到的2.4%),也會影響台中火力發電廠「煤轉氣」的減煤時程等等。
我們必須強調,上述這些影響即使真的發生,也不代表台灣能源轉型的道路就走進死局。以電力備用容量率來說,三接重新選址可能會讓2025年備用容量率降為11%左右,低於法定15%,但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可能造成供電壓力提高,但也並未出現缺電危機,並且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至於三接重新選址對減碳、減煤的影響,也可以透過更為積極地推動再生能源、儲能技術、用電大戶節電等政策來因應。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便計算出,透過拉高2025年光電目標至25GW,以及延續過去4年共約44億度的節電成果,將可以在2025年時彌補因為三接重新選址所造成的燃氣電力供給落差。
可能會有人認為,以上這些因應措施都建立在許多其他能源政策的搭配與落實上,因此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必須強調:能源轉型政策原本就是包括供給端與需求端在內的多種政策工具的組合,就如同核電並非不可取代,因為接收站重新選址而出現的過渡性影響也並非無法透過其他政策來克服。這些課題恰恰是台灣整體社會在多元環境價值的追求與權衡中勢必得開啟的討論。
台灣討論能源使用熱度最高的時刻,並不代表是台灣民眾對於能源議題最清楚利弊得失、最能做出正確判斷的時刻,這是2018年公投帶給社會最大的警示。公投法修正後的第一次民主實驗,過程匆促混亂,假訊息滿天飛,最後甚至依靠小抄來投票的過程,出現了負面效應,直接民主機制被濫用,甚至當作政治動員操作的工具。我們認為,缺乏社會對話、資訊公開的投票動員,往往會回歸政黨對決的邏輯,無法協助我們更加理解能源政策的各個面向,重點毋寧是更為全面、開放且嚴謹的公共政策討論機制與參與。
在藻礁這一議題上,我們也必須理解正是因為這幾年下來,缺乏妥適的公共政策討論程序,再加上2018年時賴清德前院長罔顧專業的「三接換深澳」發言,以及《環評法》本身的弊病導致專家學者針對替代方案的建議未被妥善評估採納,才使得今天需要走到訴諸公投的地步。
許多人擔心,即使客觀條件明確地排除了核電的選項,但在國民黨與擁核團體的搧風點火下,是否許多關心藻礁的民眾會誤信「以核護礁」的謊言,連帶地也支持8月的「重啟核四公投」?對此,我們的確也感到十分憂心,國民黨目前一方面支持藻礁公投,一方面卻故意忽略不提發起藻礁公投與聲援連署的團體都是長年反核立場堅定的團體,甚至藻礁公投的理由書主文中非常明確地陳述了「非核」的立場。
我們相信很多環保運動的支持者跟我們一樣焦慮,因此在此要呼籲各位朋友,不論你對這場公投是持支持或反對立場,都應該堅定地駁斥國民黨與擁核團體的謊言:重啟核四無助於守護藻礁,也無助於減煤減碳的時程,核電的使用只會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破壞與風險,更拖累了我們因應氣候危機的行動。也希望有更多朋友能從現在到公投那天,我們都會持續堅定地粉碎核電集團的謊言,阻擋核四重啟公投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