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至今八年了,當地居民帶著核輻射的恐懼度日,甚至無法回到熟悉的家鄉。福島第一核電廠所在地的雙葉町首當其衝,前町長井戶川克隆引述瑞典專家,指該區500年內也不能住人,「我們失去了自然環境、家庭、人際關係、資產!」儘管悔恨,但已無法逆轉悲劇。對於「核廢料可再利用」言論,日本眾議院議員山崎誠引用日本官方資料駁斥,指日本對於如何處理核廢料也是束手無策,至今積存約18,000噸核廢料,根本無法消化,呼籲開拓再生能源才是正確方向。
由於東電會予當地回饋金和建設作回報,井戶川克隆曾是核能支持者,核災當天,他便去了政府拿申請表格,準備申請加建兩座核電廠,卻在回家途中被俗稱「死亡灰燼」(輻射落塵),即含有高輻射量的灰燼直接覆蓋了他的身體。雙葉町居民慌忙疏散,只收拾了簡單的行囊,誰也沒料到從此永訣家園。他特意在記者會透過影片分享其影像,照片中雙手提着的兩個塑膠袋,便是他所有的行當了。由於他身為町長必須留守至每個人安全疏散才能離開,因此長時間曝露在輻射之中,現已不幸罹患癌症。
「我心裡非常不甘心,我們被東電及政府騙了!」井戶川克隆形容自己的生活由天堂被打進地獄,家鄉雙葉町已經面目全非,農田再沒有稻穗,只剩一堆雜草,對於空氣中瀰漫的輻射量深感不安,雖然政府及其陣營的專家聲稱該地輻射量沒有問題,「可是說這話的人根本不住在這裡!」雙葉町的居民面對回不去的家,不少長者由於無處棲身,逐漸失去求生意志而自殺。他說弄到如斯田地,政府仍繼續希望發展核能,更計劃在雙葉町興建核廢料儲存所,根本沒有深切反省問題。
雖有福島核洩漏為前車之鑑,仍有人緊抱核能不放,甚至不負責任地發表「核廢料可再利用」的謬誤言論:意指透過處理技術,核廢料循環再用,因此不存在有危害環境之虞。
熟悉能源議題的山崎誠解釋,日本構思的核廢料循環再用架構,是以一般商用的核子反應爐(輕水爐)運轉產生的核廢料,抽取其鈽跟鈾,經由「再處理工廠」再加工製成另一種核燃料(MOX燃料,鈽鈾混合氧化物),然後循環利用。但事實上,日本根本還沒啟動「再處理工廠」,所以反應爐產生的核廢料一直囤積,除了少部分運到國外,現在共有約18,000噸核廢料,若持續用反應爐發電,則每年每座核電廠會再產出20噸核廢料。而過程所提煉出的鈽是製造核武的主要原料,目前日本已累積約47.3公噸的鈽,大約可製作成5,000個核彈。
山崎誠續指,該座核廢料「再處理工廠」坐落於青森縣,雖於1993年開始動工,但因技術問題無法克服,工期延宕多達24次,至今仍未完工。估算該工廠的建設、營運連同退役費用,至少需要13兆日圓,後續還需要花2.3兆日圓建置燃料加工廠,經費之高,並不符合經濟效益。他指出,由於再利用行不通,核廢料也只能掩埋,但目前日本政府仍找不到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因為沒有人願意把核廢料放在自己家。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陳弘美表示,使用核能發電的前設,應是有能力處理其產出的核廢料,但事實是把其埋在地底外,別無其他處理方法,像台灣這個位處地震帶的島嶼,難言有條件儲存具高度危險性的核廢料。該會分別在2019年6月14日及17日舉行「日本當事人撲滅核電假新聞」系列活動,邀請日本眾議員山崎誠、全國地方議員政策中心所長上原公子現身介紹日本的現實狀況。
註:本篇為今年6月14、17日「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日本當事人撲滅核電假新聞」活動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