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而降的核電廠 Are Vah!│法國│2014│71 分鐘
2015核電影影展放映場次:
│7/25(六) 13:30 光點華山二樓多功能藝文廳
│8/02(日) 16:00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3年《零核時代》展覽的「世界被曝者」攝影展,陳列六位日本攝影師在全球各地拍攝核受害者的影像,包括廣島原爆倖存者、澳洲鈾礦區的原住民、伊拉克貧鈾彈受害者、馬紹爾群島的核武試爆被迫遷者等。其中一幅畫面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容貌甜美的小女孩蹲坐闇處,稚幼的軀體如一般孩童,但凝神細看,她焦糖棕的皮膚下,卻似藏著怪異的痛。
照片拍攝地叫做Jadugora,一個位於印度北部Jharkhand省,人口不到兩萬的小鎮,有豐富的煤藏與礦產。1967年,國營的鈾礦公司進駐開採,成為印度第一個鈾礦產區,供應國內核工業所需,自此小鎮居民被畸死的夢魘所纏繞。許多當地人與他們的後代,陸續出現神秘的肢體病變,或者罹患癌症,直到近十年才在環保團體和專家的協助下提起訴訟。2014年,該省高等法院經調查後指出,Jadugora的水源中含有超量重金屬,高度懷疑是因為開採鈾礦導致,鈾礦公司才被勒令停止作業。
猶記當時每看完一張展出的照片,都得深呼吸平復情緒,才能繼續前往下一張。我難以想像,親身面對這些殘酷場景的攝影師,在拍攝當下到底要如何自我節制,才能免於情緒潰堤。拍下Jadugora女孩的攝影師運用光影,將女孩被核斲傷的身體藏進陰影,只突顯她明亮澄澈的雙眼。或許是出自憐憫,又或許攝影師(和觀看的人)只能理解她的年紀應有的澄澈,無法理解她被迫承受的痛。
如果說這張照片是我們認識印度核工業歷史與陰暗面的叩門磚,那麼2015年《核電影》影展播放的紀錄片「破天而降的核電廠」(Are Vah!),則娓娓描述印度正在面對的核現實。
印地語中的“Are vah”(或拼成“Arey Wah “,音「啊咧哇!」)是一個可以用來表達驚訝、讚嘆、生氣、開心的語助詞,各種情緒無所不包,舉凡讚嘆朋友做的一桌好菜,到大難臨頭的哀嚎,都可能用上這個詞。現在,它也成為兩位法國導演的紀錄片名稱,其諧音同樣意義複雜。
Areva(音「啊嘿法」)是一間法國的核電商,2010年,當時的法國總統薩克吉和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一項核子協議,於是Areva獲得一紙合約,要在印度西部的阿拉伯海沿岸,建造6個歐洲壓水式反應爐(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 EPR),每個發電量1650MW,若建成將會是全球規模最巨大核電廠。預定建廠的地方Jaitapur,距離商業大城孟買以南約六百公里;距離最近的漁村,只有六公里。
就算核電廠不發生「意外」———如果沒有被隱瞞的話———,漁民也知道,光是運轉電廠就會造成巨大傷害,反應爐吞吐的溫排水將衝擊他們賴以為生的海洋、影響魚貨外銷。一漁民的女兒質疑:「政府說的『發展』,就是給一大筆錢,叫我們放棄這片海洋。我們會這樣做嗎?」
而政府官員在電視新聞裡振振有詞:「發展是為了讓所有公民活得有尊嚴。」
印度民眾的確需要有尊嚴的生活。根據估算,這個預計不久後人口數超越中國的國家,有四成民眾無法得到穩定的電力,自行接電的狀況不勝枚舉。2012年,史上最嚴重的大停電就發生在北印度,瞬間跳電造成六點七億人在炎夏中無電可用,半個國家陷入癱瘓。
然而發展的癥結在於「用什麼方式、滿足誰的需求」。印度政府與想賣核電的法國人口徑一致地說,印度需要經濟成長、需要電力,就這一點跟反核人士的說法並無不同。差別在於,反核方明白,問題根源在於電力傳輸基礎建設不足和能源效率不佳,並非電廠不夠。到了印度政府口中,卻順理成章要增加核電廠,規劃2050年之前,核電所佔發電量比將從目前的8%增加到25%,足足三倍多,屆時整個次大陸沿海將蓋滿核電廠。
對於Jaitapur的農漁民來說,核電廠絕對無法帶來有尊嚴的生活。他們比日本福島更早經歷海嘯襲擊———也僅僅是十年以前。這裡的斷層帶土地能種出品質優良的芒果Alfonso,可不能保證承受核災。決心硬幹的印度政府乾脆說這邊土地很貧脊,就算徵收也不可惜,還要把核電廠蓋在漁民的希望燈塔旁。
Areva核電廠要來了,是禍是福,孰是孰非?許多印度人不禁要喊一聲:「Are Vah!」
印度政府告訴漁民,核電廠是未來經濟的希望,不支持的就是「國家的敵人」。的確,在「蓋核電拼經濟」的口號下,包藏的就是國家的野心。去年八月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非核亞洲論壇邀請來台交流的印度反核運動者Kumar Sundaram表示,印度的核電發展與核武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拒絕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印度,1974年首度於靠近巴基斯坦的沙漠城市Pokhran進行核武試爆,遭到國際制裁。往後二十多年,印度只能獨立自建核電廠,規模與發電量都很小。
1998年印度再次進行核武試爆,名義上是受到中國、巴基斯坦的軍事威脅,有必要對敵國「下下馬威」,不過這次卻沒有因此受到制裁,反而是車諾比核災後積弱不振的歐美核電商,為了拓展海外市場,頻頻跟印度拋媚眼。2005年後,印度陸續跟美、法、俄簽署核子協議,藉由購買這些國家的核電廠,交換發展核武的條件。
美法俄政府的舉動,暗藏著藉由軍事化印度,達成防堵中國的企圖,而右派執政的印度政府,也不斷妖魔化鄰國威脅,理直氣壯地發展核電(武)。屬於印度人民黨(BJP)的現任印度總理莫迪從2014年五月上任後,開始部署下一輪的核子協議。今年1月26日印度國慶當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出訪印度,兩國還達成共識,稱日後若進口的核電廠在印度發生意外,只能由運轉者(亦即國營的印度核電公司)向供應商索賠,一般公民無法以法律行動要求外國核電商負起賠償責任,形同壓縮公民究責的權利。
跟印度眉來眼去的國家,還有福島核災後灰頭土臉的日本。兩國元首從去年初開始積極互訪,討論核子協議,日本企圖把核電廠賣到印度之外,最近更打算要把用過核燃料送到印度進行再處理,更加強了印度擴張核武器的隱患。
在「國家利益等於軍事能力」的大纛下,當年進行核武試爆的Pokhran卻被狠狠遺忘。當地居民跟Jadugora的民眾一樣,至今仍在承受各種莫名其妙的病痛、癌症,甚至連印度人眼中神聖的牛隻也無法倖免於難。
面對國家施加於底層人民的絕境,小說《微物之神》作者Arundhati Roy,在她批判印度核武試爆的文章〈想像的終結〉(The End of Imagination)當中這樣寫:
「抱怨過去並不會讓我們痊癒。歷史已經發生了,一切都過去了。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事情的順序:鼓勵我們所愛,而不是摧毀我們不愛的。在這個冷酷、被摧殘的世界中,仍然有美的存在,雖然祕而不宣,卻猛烈、巨大。這種美,是獨一無二、從他人慈悲而來的,我們加強它、重新定義它,並將它成為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去追尋它、滋養它,愛它。製造原子彈只會摧毀我們,不管是否使用,到頭來,總是會摧毀我們。」
而印度的底層民眾和反核運動者,正在努力實踐Roy所鼓勵的抵抗精神。雖然因此付出慘痛代價。
2015年春天,我因緣際會來到印度大陸最南端柯摩林角,海天一色的夢幻奇景附近,坐落了紛擾數年、由俄國建造的庫丹古蘭(Koodankulam)核電廠。這座電廠在1980年代末就計劃興建,後來因蘇聯解體暫時作罷。1990年代中期,印、俄兩國又協商重啓建設,沒想到開工不久後,日本就發生福島核災,激發當地民眾激烈抗爭。村裡的婦女在烈日下的沙灘,跟我泣訴2011年的慘況:漁民佔領沙灘阻止工程進行,卻被印度軍警開槍鎮壓,四位民眾死亡,更多人被捕入獄。
同樣的景況也在「破天而降的核電廠」片中出現。Jaitapur附近的農漁民憤怒於生計受阻、土地遭奪,分別在陸地與海洋發動抗爭;反核團體擔心沒有運轉前例的EPR反應爐、不穩定的地質,會讓Jaitapur成為下一個福島。激烈反抗的結果,則是被印度政府指控「跟外國勢力勾結」,保衛家園卻等同犯下「叛亂罪」。
例如原本預計在2014年九月來台灣參加非核亞洲論壇的印度反核人士S.P.Udayakumar博士,身上背了三百多件司法指控,護照被扣押,人身遭軟禁。看似多元民主、言論自由的印度,人民在核電/核武議題上卻絲毫無法置喙。
印度政府張開雙手歡迎跨國企業進駐、跟外國簽署核子協議的同時,卻杜絕反抗方的國際串聯,從2011年起就陸續強制遣返多位欲到印度聲援的外國反核人士。即便面對這樣的挑戰,印度反核團體仍積極聯繫國際力量,譴責跟澳洲、日本等國簽署核子協議;另一方面在國內,則是藉由社會宣講、火車反核之旅,用朝聖苦行(Yatra)的精神,在廣袤的印度次大陸各個火車月台,一站一站宣導反核理念。
從Jadugora、Pokhran到Jaitapur、Koodankulam,這個歷史跟核工業鏈發展高度綁縛的國家,還在持續面對抵抗。藉由觀賞這部紀錄片、付出理解與思考,或許就是對他們支持的開始。
備註:
「Are Vah!」是台灣難得見到的印度當代反核運動紀錄片,訪問了多位具代表性的印度反核運動人士。
Praful Bidwai是印度著名的新聞記者和公共知識份子,長期參與印度社會運動,包括1998年核武試爆後,參與成立印度核武解除與和平同盟(CNDP)。可惜的是,Praful本人於2015年六月底在荷蘭出席會議時,因病驟逝,可以說是印度公共領域的損失。http://goo.gl/SZH1Vo
物理學家MV Ramana著有 《The Power of Promise: Examining Nuclear Power in India》,咸認是近年分析印度核電發展最重要的一本書。
Lalita Ramada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印度分部主席。2015年,印度政府強制凍結Greenpeace印度分部的帳戶,使其被迫停止運作。而這只是Modi政府上任以來,連番打壓NGO的其中一例。
延伸資訊:
印度核電與核武「綑綁」真相
印度反核運動最新訊息,可參考http://www.dianuke.org/
印度左翼社會運動訊息,可參考http://www.indiaresists.com/
關於Jadugora鈾礦區的故事,請見 http://goo.gl/YUBx1D
Are vah!你對於在後福島核災時代蓋一座新的核電廠有什麼看法?
傑塔普村位於印度西南海岸的地震帶上,阿海珐公司企圖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核電廠,也就是包含了6個第三代歐洲壓水式反應爐的傑塔普核電廠。儘管受到當地民眾的激烈反對,印度開拓核能市場的趨勢卻看似強不可擋。
這座核電廠將蓋在一個有地震風險、一萬名依賴捕魚和種植芒果的農漁夫村莊,在地人知道有核電廠即將破天而降,張大了嘴告訴我們:哇!(Are vah!)
除了精緻的影音與動畫,本片調查這些大規模核電建案背後的野心,訪談當地專家對危機的見解,也帶領觀眾前往核電廠預定地,記錄下當地居民繼續為了家園挺身抗爭的艱辛歷程。
Sarah Irion & Micha Patault/ 本片導演
Sarah Irion,1986年出生,在巴黎工作與生活。CUEJ新聞學碩士,畢業後半年開始著手網路紀錄片《破天而降的核電廠》的拍攝製作,目標是要了解印度的傑塔普核電廠興建計畫。未來她將持續關注環境問題和抗爭,並且同時以這類題材拍攝其他的影片。
破天而降的核電廠 Are Vah!│法國│2014│71 分鐘
放映場次:
│7/25(六) 13:30 光點華山二樓多功能藝文廳
│8/02(日) 16:00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入場方式與影展資訊,請見影展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