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陸續接到幾封來自國際友人的問候信,有的是近幾年聯繫密切的國際能源專家,有的則是不常通訊但在各國反核位置上重要的工作者,信裡紛紛驚嘆,表示看到台灣的反核戰果了,非常厲害。有的還順口問了三月起佔領立院的社會行動。他們都說,台灣人,你們幹的好啊。
儘管才過不久,但回信時已感到有些遙遠,或者恍惚。三四兩月之後,即使世界照常時而疏遠時而熟悉的運作,但我知道很多人的生命潛流之下,有些日常的基礎已經改變。
這兩個月的大浪,綠盟都沒有缺席。
秘書處的工作人員這段時間在辦公室碰面的機會幾近於零,所有工作上的討論和會議都在街邊進行,一切工作及個人或靜或動的變化多在街頭滾動,人群即是戰場、戰場即是教室。焦慮、困頓、挫敗、憤怒、無力、恐懼、悲傷,及為了舒緩壓力偶一為之的垃圾話笑語,在這些鏗鏘的日子裡高速地抽換交替。那不是辛苦,而是瘋狂。
除了秘書處工作人員之外,綠盟的講師、志工,及許許多多近的遠的綠盟之友,這段時間內在維持生計的日常工作之後(或是直接請假),便趕來需要幫忙的位置上繼續補位,忙碌至深夜,睡個三四個小時便再繼續上工。在巨大的使命感前,身體的疲憊顯得渺小,所有人都以意志力和瘋狂拼鬥。
核四這場戰役在大家的努力下,得到了一個階段性的答案—儘管核四仍未死透,我們也當然不會鬆懈對終結核四的堅持且持續監督;核四停工的階段性成果,也許讓我們可以從”魂牽核四30年”能源政策的糾纏中,稍微鬆脫出來,往前走一步,嚴肅面對問題同等嚴重的老舊核一二三廠運轉,和核廢料處置問題。
我們還更貪心。除了想要繼續接露國際核工業鍊的黑暗外,我們還想要在下半年即將展開的全國能源會議推動進步的能源及氣候變遷政策,並著力於綠色經濟以破除GDP成長的迷思,更重要的是,培力更多的行動種子,擴大並承接往後一波波的社會行動,為這塊我們一同深愛的土地、為我們集體的共存,尋找可能的平衡。這些工作,需要更多更廣泛領域的人一起參與協助,才有穩定長線經營的基礎。
這個世界也許操蛋依舊,但掌權者如果見證了這過程中所有蓄積的軌跡和能量,真的應該要畏懼這一波波萌芽茁壯的行動,這風暴總有一天會靜靜地吞噬他們。在那一天來臨之前,你願意加入我們,一起朝著已經看到的契機推進嗎?
—- 現在就加入綠盟定期定額認養人:
https://gcaa.neticrm.tw/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