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看的核電影選片指南

單元一 311與希望之國

開幕片《無人地帶》的導演藤原敏史為影評人出身,作品多關照日本當代社會議題,他冒險進入福島核災20公里禁制區內,拍攝災後廢墟景象、採訪居民處境,並企圖挑戰紀錄片的「看見」傳統。片中旁白說:「災難景象總是很難消化。面對災難我們想找出線索來理解、來解釋、來衡量傷害的大小。也許為了掩飾我們對災難的著迷,災難變成一種刺激。就像服用毒品。今日也許我們就是上癮了,對所有災難景象。」他深刻批判只重視表象的「看見」,因為正是「看不見」的輻射,在影響著災區的一切生命。

紀錄片《A2-B-C》的美籍導演伊恩湯馬斯艾許在日本居住十多年,311核災後拿起攝影機走入福島家庭,關注甲狀腺異常的兒童,以及對輻射傷害憂心忡忡、對政府謊言氣憤難耐的母親們。導演訪問了當地學校、除汙現場的工作人員以及多位福島的母親,貼近記錄這些家庭內生活的一點一滴、孩子與媽媽各自對輻射汙染現況的看法,跟他們一起走訪各處,用自己的雙手監督生活環境。

福島居民們的沉重傾吐,夾雜著平凡動人的生活片段,讓日本政府打造的核安神話與核災善後的種種謊言隨之瓦解,也讓這部紀錄片更凸顯了核災的真實荒謬、以及小市民生活場景裡的愛、希望和不安。

《無人地帶》、《A2-B-C》的導演都將親自來台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傳達日本的最新訊息。

所有場次中最快完售的《再看我一眼:被遺忘的動物們》將吸引許多愛動物的朋友前來觀看。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動物被遺留在災區,包括貓狗等家庭寵物,也有牛、羊等經濟動物,導演跟著動保志工回到災區去拯救牠們,除了記錄這個過程,也毫不保留地呈現自己在記錄過程中的思考。影片並不煽情,鏡頭冷靜而誠懇,在導演細心的爬梳中,充滿深度與層次。在每一個個案中,都可以看到衝突和辯證,也清楚地記錄了人們的價值觀與抉擇。

本片在12/1的場次將邀請參展攝影師太田康介先生擔任映後座談嘉賓,與觀眾分享進入災區拍攝動物的經驗。

推薦影片《祝之島

這裡是瀨戶內海裡的一個小島, 島上只有一個五百人的漁村,這是大部份日本人都不知道的事情,也是大部份日本人不會來的鄉下地方,卻是舉足輕重地關係著日本未來能源政策的走向,因為這裡是日本核能計畫中最後一座核電廠的預定地, 是日本反核運動的關鍵戰場–祝島。

祝島的純樸與美麗,不僅僅是因為島上安詳而寧靜的日常節奏,簡單又豐美的自然風光,以另一種眼光來看,這裡可以說是日本獨一無二的島嶼了,雖無什麼聞名的絕景或是珍稀的產業,但一踏上祝島,你可以感受到這裡的人是深愛並滿足於這樣的島嶼生涯,這是百年世代留下的漁村尊嚴。祝島的人就這樣守著自己的土地與海洋靜靜地生活著,面對著未來將要興建核子反應爐的海岸,成為孤懸在海上的堡壘,向所有反核的人群發出聲音。

單元二 核殤記憶

推薦影片《家有核鄰》/于立平(公共電視製作人)

幸福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德國柏克村,一個農村小鎮,從1970年代開始與核電對抗,從建廠前的抗爭、到運轉後的恐懼,四十年來,居民只期盼著有一天核能可以遠離他們的生活,找回原本的平靜,這段期間,國際上發生了三哩島、車諾比、福島核災事件,一次次加深他們的恐懼。

終於四十年的抗爭歲月,盼到德國政府宣布2022年要全面廢核,但是柏克村的居民沒有太多的喜悅,因為廢核不是終止,風險並未離去,柏克村的居民得再熬過十年,核電廠才會正式關閉,他們也不清楚核電廠產生的核廢料是否會繼續留在柏克村,尤其從年輕到白髮蒼蒼,一輩子青春耗費在反核路上,心中有著深深的無力,當居民緩緩的說出:「難道幸福要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嗎?」短短一句話,震撼人心。

推薦影片《核爆青春》知名影評人Ryan

看完《核爆青春》感動滿滿,短評如下:天災、人禍、絕症,永遠是一段段偉大的愛情,最有力的阻撓,這些看似通俗的元素,在《核爆青春》中被真誠、自然地融合,相互交纏,辯證著人類情感的永恆性。時間與空間,相對於情感與永恆,於是不再是限制,而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延伸、持續。 《核爆青春》是一部愛到世界末日,然後繼續下去,情感永恆不滅的驚人之作它有驚心動魄的大場面逃亡,也有鞭辟入裡的人性描繪,更有繾綣綿長的愛情詠嘆,它的存在讓《明天過後》、《2012》顯得無比庸俗。

推薦影片《夾縫中的天使

老婦人拒收掛號信,白紙黑字裡的客氣口吻叫她搬離;她逃避週末版報紙,上面都是新屋廣告,裡面卻沒有任何一間想住的房子。港口要擴建,杜爾的居民被迫搬遷,怪手如橡皮擦般一格格消除街廓與生活,包括他們自1975年以來一直跟核電廠為鄰的記憶。

<夾縫中的天使>是一則詩意又憂傷的小鎮紀事,年輕導演耐心跟拍五年,深情注視老婦堅守家園的固執。怪手進來之前,謠言和凋零早已讓人心佈滿災區。十字架拿下了,神性依舊縈繞。

推薦影片《 烏拉山變形記

福島核災發生後,千萬雙眼睛日夜安適在螢光幕前,每一次的災難影像重播,都不免讓觀者為災區居民的危難報以同情,但同時也為自己身處的安穩暗自慶幸。在柏林,卻有雙年輕的眼無法被眼前影像馴服,當反應爐爆炸畫面不斷在他眼眸閃爍時,內心的疑問也隨著不斷翻轉。對於災難,更精確地說,對於核災他有無法想像的困難。於是,他連上了航空公司的網頁,點選了柏林-東京的航班,不顧親友的勸阻,那時天空的航線都以東京為中心急切往四際幅散開,他的飛機卻突兀的往那黑洞前行,抵達日本後,東京的如常令他震驚,一如他多年前拜訪的景象,這城市依然平靜有序的運轉著,直到他驅車前往災區,眼前的一切與東京的平靜在他的腦中突然扭轉成一團,他無法理解這一切。

福島事件開啓了他對世界核殤歷史的強烈好奇, 回到歐洲後,他開始研究車諾比事件,掃視資料的過程中,在某個角落,烏拉山這地名乍然自平地突起,他不自覺地往這神秘山谷前進,發現有一群人遺世獨立的生活著,隨著他不斷深入,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竟深藏於此。蘇聯期間,為了建構核武軍備,在烏拉山附近蓋了瑪雅克核裂廠,但公安意外頻傳,輻射汙染程度早已高於廣島原爆。但即使充滿核污,對於當地的居民,卻不因此輕忽嚴冬中的一壺熱茶、清貧時久違的佳餚美味。他們努力的經營生活,擁抱生命,守護大自然也成為了某些人的生命職志。電影的影像美的驚人,每個畫面都有著風情,每一張臉都是風景,如果抽離核污現實,這不正是桃花源的遺世仙境!但隨著輻射探測器的音量越來越大,音頻不斷升高,這些動人的景象卻開始模糊了起來,導演說,「這趟旅程仿佛是一場夢,尤其是場惡夢。」才華洋溢的年輕導演,卻始終關懷人性最幽微之處,我們何其有幸親灸未來大師的躍升之作。

核廢人生

漫天大雪的公路上,有輛卡車逆著車流,孤單的駛離畫面。掌握方向盤的司機運送沉重獨特的貨物,一切皆需小心翼翼,無法有分毫差錯。為了能盡責地達成使命,避免萬一,所有人所以為人的部分都需卸下、隔離,包括言語、情感、生活。 要變得很輕,像風中皚皚的雪 隨風飄散,最後融化。 沒有言語卻道盡一切的電影。導演數度獲得柏林金熊奬提名,影像語言字字珠璣,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個故事。

推薦影片《核你到永遠》/主婦聯盟

3月11日,就在離我們不遠之處的福島,難以想像的核災眼睜睜地發生在所有人的面前。在那一天,自然的巨大威力向人類展示了無常,人類所依仗的現代文明與科技,並不足以讓我們免於災難與恐懼。

福島核電廠爆出大量輻射物質,已超過了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外洩的輻射量比原子彈更嚴重數百倍,日本已進入輻射污染時代,政府束手無策,只好把人體能承受的劑量從1毫西弗,提高到20毫西弗,食品容許輻射基準也跟著提高,讓所有人都身處於輻射與癌症的威脅之下,被犧牲的福島孩子忍不住問大人:「我能活到幾歲?」「我是不是能長大成人?」

福島居民體驗到的不只是恐懼,還有「一切已來不及」的悔恨。而在台灣的我們,是否還來得及?來得及檢討在這地狹人稠的島內,在這斷層帶遍佈的國土,是否還要 繼續使用危險的核能?我們是不是能夠告訴下一代,我們留給他們的不是萬年劇毒的核廢料?不是有輻射塵滲透的土地與海洋?

為了能讓更多人思考核能的存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引介了北歐紀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在台灣放映,這是一部關於人們面對萬年核廢料的思考,以及這一世代該如何認真看待核能與人類社會的關係,也是第一部帶世人進入核廢料永久處置場實地拍攝的影片,此片在2010年橫掃美國翠貝卡影展、瑞士真實影展等近廿個國際影展大獎,國內影展也紛紛邀請放映,因此擬定這次的巡迴放映計畫,希望邀請關心的NGO組織與民眾一同欣賞與思考。我們無法預測下一次的災難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我們當下就可以選擇不擁抱污染、不迎向死亡的用電方式,能源使用的選擇權在我們每個公民的手上。

單元三 核擊:實驗動畫選

短短一個小時內,飽覽七部傑作、七則故事、七個美麗心靈。《核爆之花》以色列年輕藝術家編織了影像史中各種核爆影像,音樂富巧思的運用也引動出更深沈的對話,進而對影像的本質提出了溫柔的質問。《福島少女阿比塔》令人聯想到宮崎駿電影那些純真的少女,看著她們經歷世界的荒蕪與不安,總是為他們感到揪心。《車諾比故事》帶領我們回到災難前的美麗時光,影片在動畫與紀實影片的記憶中流轉,輕撫著那從未癒合的傷口。

特輯中的作者來自日、德、法等國,都是才華洋溢的年輕藝術家,許多作品皆已在國際動畫影展綻放光芒,受到矚目。豐沛的想像力、精熟的技巧令他們舉重若輕的完成這些不俗之作。

* 影展部分場次將邀請國內積極參與反核的藝文人士參與映後與談,包括導演柯一正、鄭有傑、作家小野、郝廣才、鴻鴻、九把刀,以及鹽寮反核自救會代表等。

詳見影展官網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festival.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