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替代方案,其餘免談

「不蓋核四(電),那你們的替代方案是什麼?」這句話不陌生,自反核意識、反核運動數十年前在台灣萌芽、發酵,這句對環保團體、反核人士的質問如影隨形。這一句質問的背後,隱約透露一種理性的優越,起源於最基本的認知,即核能是解決能源匱乏、缺電,甚至是經濟發展的不二選擇。

這句質問似將反核人,單一歸類為感性、不切實際的群體。畢竟指著反核人的鼻子問,你們知道再生能源要花多少錢?有多可行?真是再簡單也不過了。

事實上,無論是基於安全、環保、核廢料處置、政治或經濟因素、生存權及價值選擇而反核,當反對核能發電成為選項,或是決定及目標,反核人不得不、也願意思考替代方案。除了台灣目前不缺電的現實,在國際百花齊放的能源研究及實務告訴我們,取代核能發電的替代方案,絕不是另一種單一的能源選項,具體來說,廢核的目標及過程,須徹底檢視國家能源政策的過去及未來,除了增加再生能源、節能等能源策略,同時還必須檢視產業結構及發展,改變利用環境、培育軟硬體人才設施的現狀。

「你們知道這有多困難?」擁核者眼眉上揚,不可置信的問。因為廢核的替代方案,某種程度挑戰了現有的發展思維,「經濟發展等同於電力成長」的思維,也挑戰了對核能的認知,「沒有核能等同於缺電」。

相反地,支持核能發電的一方,難道就不用思考替代方案是什麼?我們是否能藉此反省,一個公共政策的決策,只有一種選項時的貧乏,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如果不信任反核的替代方案,那何不來問問決策者,維持核電廠方案後,台灣社會電價、能源及環境所面臨的局面,有什麼替代方案?

缺電有可能!替代方案是什麼?

自1980年提出核四興建計畫,台灣社會不斷接收「缺電」的威脅。即便這數十年間,能源效率不彰下,我們沒缺電,直到如今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超過20%,在用電尖峰期就算現有核電廠不運作,我們都還有電可用。

慢著,「我們說的是未來會缺電」。好吧,根據經濟部預估,每年用電量須持續成長,至2025年用電量須增48%,相當於5.2座核四廠,如果核四廠順利運轉,也僅能提供成長量的一小部分,興建核電廠耗費成本、時間甚鉅,面對無限成長的電力評估,政府的替代方案是什麼?無止境的蓋電廠?

電價一定漲!替代方案是什麼?

即便現有缺電威脅暫緩,市井小民還得承受另一大威脅「漲電價」。政府及台電有意無意將漲電價與核四興建與否掛鉤。然而依據台電評估,原訂核四商轉、既有電廠除役,2025年燃料成本仍會較2010年增加43%。即便核四運轉,電價一樣會漲。台電董事長及發言人也公開說明,長久以來,台電的電價成本高於售價,無論蓋不蓋核四,電價一定漲,今年10月便預估將漲電價10.65%。

如果原物料供需失衡、能源燃料價格持續走高,是全球都不可迴避的現實;若漲電價如先前擁核者說的,增加台灣企業營運成本,蓋核四也不是解方;試問政府替代方案是什麼?回顧缺電的評估,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能源效率、能源生產力較其他國家低,若繼續維持現計畫,電價增長恐怕遠比現有預估的高。


再生能源難行!替代方案是什麼?

即便再生能源也是國家因應電力需求直線增長的方案之一,但在核四議題攻防上,擁核陣營不時強調,現有再生能源研發、運用不夠有效率,「難道要我們回到沒有電的石器時代」?

再生能源的研發、運用,並非不需要資金、人才,也需要利用土地資源與環境,只是若執著於核能電廠或傳統的集中式電力系統,便很難出現更友善環境的再生能源。全球現有的化石能源,包括核能所使用的鈾礦來源皆有限,在可見的未來即將枯竭,除了寄託能找到新的能源,勢必應將更多的資金人才心力投注於再生能源。反之,暫時不論核廢料處置、核災的可能性,核電來源的匱乏比我們想像中還快,如果再生能源難行,政府的替代方案是?

產業轉型、升級很困難!替代方案是什麼?

過去近10年,台灣電力消費量增加近4成,其中最主要增長是工業部門。依據經濟部的用電成長評估,未來增長的48%電力中,近8成是工業部門的需求。

「工業是我們的經濟命脈啊!」這是不少人對工業的認知,姑且不論住商用電成長遠並不如工業需求,工業受惠於過去的產業優惠政策,其用電成本、價格遠低於我們一般市井小民。但從經濟部估算可知,高耗能產業對GDP貢獻僅有23%,因能源生產力過低,每賺1美元所耗費的電力,是其他進步國家的2、3倍,為什麼不願面對,現有的產業結構無能為台灣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只是多耗電?面向全球,擁核者最在意的經濟成長,如果不從產業結構著手,政府的替代方案又是什麼?

核災不一定?核廢料處理沒辦法!替代方案是什麼?

即便311福島核災讓世人再次深刻經驗,面臨無可預期的天災與人為疏失,核電廠失靈、出事的風險,必然要人類、環境付出更高的代價。即便尚未運轉的核四及核一、二、三弊案、工安事件頻傳,身處斷層帶的台灣,與日本福島面對的天災威脅相似。「人定勝天」的科技至上論者,仍對台灣核電廠信心滿滿。持擁核立場的政府,當可為核電安全辯護,並提出更具體的核安方案,不過面對可能災害,仍是政府不可怠慢的責任,無論天災或人禍,當災變發生時,我們有何替代方案?如何疏散?如何應對當下的電力需求?如何應對國際禁止台灣食物、貨品出口的經濟困境?

沒有一個人希望我們得處置核災的種種。然而核廢料處置的替代方案,當是決策者不得不立即面對的重責大任,至今沒有一個國家找出最妥善的核廢料處置,台灣核電廠所儲存的高階核廢料終將限滿,當初欺瞞送至蘭嶼的低階核廢料,如今仍無法實現遷出的承諾,處置輻射危害將延續數百年至數十萬年的核廢料,政府的方案是什麼?

爭議多年的核四、核電議題,帶出這個國家及社會,對未來能源使用、產業發展以及環境利用的想像,呈現極顯著的差異。核電的替代方案,是一個免於安全威脅、環境危害,以及友善環境的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相對於此,維持核電方案的政府或擁核方,又能對電價、能源、產業及後續處置提出什麼樣的替代方案?在決定核四興建與否之前,向堅持核四運轉的一方提問,給我替代方案吧,不然,其餘免談。

(原登載於台灣立報環境前線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