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前線:核工業:許諾一個不可能的未來

數據讓核工業者臉都綠了

即使受綠盟邀約來台的國際獨立核電與能源政策專家麥可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已經結束在台的緊湊行程,返回巴黎,但在他在台短短幾天,不論是在立院的跨黨派座談會、中研院的學術研討會,及在能源政策專家對談的活動上,有許多精彩的發言是未被媒體捕捉到的。在此整理這段時間以來,施耐德在台的活動側記,及他針對台灣核電與能源狀況的重要回應。

我們好奇實質推動核電發展的IAEA,為何邀請他對核工業者發表報告,他大笑說:「這確實是一個大謎團,我只知道我在首爾報告完後,台下的核工業者臉都綠了,但是他們也實在無從反駁我基於具體數據上的分析啊!」

私底下的施耐德謙和客氣、幽默俏皮,在工作團隊疲憊不堪時,他還是充滿活力的以笑語帶動團隊士氣;儘管我們為他安排的行程,緊湊到他往往只有在晚上才能好好用餐。 他在台灣最後一天的論壇中,受邀來進行對談的前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在施耐德主動驅前認識時,很快的就問施耐德是讀什麼的、從哪裡畢業,施耐德禮貌回應:「我是自學的。」謝得志隨即在對談一開始以施耐德是「自己整理資料」作為發言的開端,讓現場隱約感覺在暗示施耐德沒有足夠的權威在核電議題上發言。 論壇結束後,我向施耐德對此致歉,他笑回:「沒關係的,核工人士老愛拿這點攻擊,畢竟我讓這個行業損失太龐大了。」

然而施耐德不需為此受到冒犯、核工業對學歷的攻擊從來不成功的原因,是他扎實的研究功夫,及提供能源系統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工業內少有匹敵,也因此他的研究屢屢發表在核工界內的權威期刊,其與核工專業者論辯的實力,早已不證自明。 我們與他談到台灣政府及台電要讓世界核能發電協會(WANO)與美國核管會(NRC)協助審查核四安全,他對這兩個單位的組織局限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分析。儘管認為邀請專家提供意見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前提是專家必需獨立於產業利益之外),卻仍然表示:「高度懷疑核四廠必需存在。為何還要討論核四要不要興建?」尤其在台灣這樣高人口密集度的情況,加上地震因素,福島核災後有相同地震風險的日本選擇了關閉核電廠(何況日本的人口密集度還低於台灣),但同樣甚或更高風險的台灣卻仍然繼續興建核四廠,這個選擇讓施耐德感到非常訝異。

我們要繼續走回頭路?

施耐德以他在各國擔任核電與能源政策顧問的經驗,為我們帶來許多國際核電廠的啟示,讓我們看到,不管是對核廢料處理、核電安全、核電廠興建等等,仍充滿未知與不確定性的變數,然而核電業者和核安監管單位,幾十年來都在對民眾承諾一個不可能的未來。當國際趨勢於核能的使用逐漸降低,而進步且可行的能源途徑:從消費端節能、減少電力消耗並從生產端提高能源效率,就在眼前時,台灣的選擇是要走在趨勢的前鋒,還是走回頭路?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