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整理】「需量反應」在台灣的發展趨勢,如何透過電價增加全民參與意願?

上週(7/21)我們舉辦的講座【不蓋電廠也能挺過用電尖峰?! 談「需量反應」全球潮流的潛力與挑戰】,講者鄭智文先生於講座後,拍了一支15分鐘的小短片,希望用更簡潔的方法讓更多人了解「需量反應」,另外也以文字回答當天所有的提問。如果聽完講座還是不明白的話,趕快來看看鄭智文先生的補充吧!

◈ 點我看15分鐘小短片了解需量反應


1. 台電曾經在2019年調查,高壓用戶中僅有42%聽過需量反應,而且只有24%表示有進一步了解方案內容,12%的用戶表示有意願參與,請問高壓用戶參與需量反應低落的原因為何?可以如何提高?潛力有多少?

各項原因相當多,說一個主要的因素。台灣過去五十年,整體經濟發展和就業需求均高度仰賴製造業,低電價是輔助製造業取得國際競爭力的方法之一,並且不能否認也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的成功要素之一。但也因為這樣的成功,讓這件事情想要改變非常不容易。高壓用戶大多相當追求生產或服務效率、良率或品質和成本;以上幾個原因都非常不利於驅動人們願意犧牲效率、良率來換取幾度電費看似無感的改變,和跟推廣節能的困難一樣。在這樣的背景大架構下,無論是政府、台電或者用電戶本身,大多數人都沒有足夠誘因來參與需量反應。

2020下半年台電調度處首開辦以需量反應為主的輔助服務暫行交易平台,民間企業可以扮演「用戶群代表」,投入推廣和招募輔助服務型需量反應,並於平台和台電傳統機組競價後提供輔助服務給調度。民間企業利用新觀念、新科技技術,扮演電力市場的鯰魚;目前運行一年下來累積約87MW申請量。數字仍在持續增加,因疫情延緩但年底一定會超過100MW。

另外台電業務處亦有提出新的多元電價方案,希望透過拉開尖離峰價差;讓願意付出行動人,能夠對於自己的改變有感,進而影響其他人,成為全民運動。
除能誘因外,台電一定要盡快揭露正確、以小時和非備轉容量率的備轉容量資訊。讓全民都能夠預期未來的供電狀況,及早應對,降低參與需量反應的難度和風險。


2. 現在的住商型時間電價對多數一般家戶而言不太划算,需量反應要如何讓一般人也有誘因可以參與?

如同前一個問題,電價抑是大多數低壓用戶民眾是否願意改變的關鍵因素。另外目前的低壓AMI電表並不適合非經濟型的需量反應方案設計,因此若要推廣輔助服務行須量反應,建置成本會增加許多,因此投資要能有獲得回報的可能性更低。


3. 想知道在評估儲能裝置在提供需量反應的服務時候,儲能裝置應該是放置於靠近用電客戶端,或者是放在大型的發電端?此兩種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首先澄清一個概念,只有放在用戶側的儲能,才有機會和需量反應方案組合在一起,有個專有名詞表後儲能(BTM,Behind the meter)就是指這樣的應用,或者也可以說需量反應一定是來自於用戶側,也就是為什麼大家稱需求側管理。儲能就不一樣了,他可以放在用戶側,亦可以方在輸配電或發電側,目的都不一樣。建議您可以參考Rocky Mountain Institute於2015年,整理儲能在不同位置共13種應用情境,我有寫過一些文章,或有疑問可以再一起討論。


4. 想請問電力交易市場未來可以像股市交易是讓一般民眾也可參與投資,進而獲得綠電收易的嗎?

電力交易市場會是批發市場,民間可以透過成為合格交易者或資源提供者兩種,來於平台獲取收益。但未來有沒有機會,由此交易平台本身的商品,進而發展出衍生性商品讓一般大眾可以投資,首先必須要這些資源本身可靠和穩定的發展和成長,還需要突破一些法規限制,因此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可能有機會。


5. 請問需量反應的哪個環節有在513、517緊急支援貢獻?再來是剛剛說量體不足,這個部分是可以短期有目標性的增加、更能去避免這種停電久、復電慢的情況嗎?

今年五月兩次分別大約有30~40MW,抑低用電持續時間約一小時的即時備轉容量,是透過需量反應來提供的。今年七月一號起,電力交易平台有新的需量反應商品,補充備轉容量,抑低用電持續時間是2個小時以上;除此之外台電仍陸續規劃多元方案來因應此類型的狀況,期望能在這一、兩年內增加更多虛擬機組。


6. 以價格誘因來說,台灣目前的電價,不論是住商或是工業用電,價格都偏低,是否會減損需量反應參與的意願?

會,任何事情還是來自於人性,尤其是「改變」這件事情。需量反應的本質就是透過誘因去引導人們「改變」行為模式。台灣整體經濟、產業一定要走出製造業思維,我們不能墨守過去的成功模式,來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舊路絕對到不了新地方。創造價值和追求低成本一樣重要。


7. 為什麼儲能單位是用W,不是度呢?

儲能的單位是用kw(容量)/kWh(度)喔。


8. 以日勝生集團為例,年減8,300度有何財務誘因?

實話是初期對雙方都沒有財物誘因,但都認為藉由不斷優化,並透過包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科技幫助,長時間累積一點一滴是可以慢慢回收的。日勝生集團本身很認真在推動ESG和下一階段的碳中和,我們(安瑟樂威)則希望藉由和日勝生集團長期合作,不只是在需量反應,來打造住商參與新能源的典範案例。如此一來,即使未來電價的誘因不夠,仍有機會一步一腳印慢慢影響越來越多人。


9 目前時間電價比較適合每月用電700度以上的用戶,需量反應則是以大型工商業用戶為主,請問未來智慧電網普及、電力交易活絡之後,與一般社會大眾的關係會是什麼?一般人可以怎麼樣利用智慧電網的好處?

可以參考2. 另外您的疑問並非單指需量反應,因此我補充簡報時有提到一點趨勢可以關注,未來若分散式能源也能在台灣普及,家家戶戶屋頂有太陽能,開電動車,並且安裝儲能,大家都可以變成產銷者Prosumer,那就又很不一樣了。


10. 一般民眾(住宅部門)如何參與需量反應?能怎麼做貢獻?用高能源效率的家電產品是否能有助益?

目前台電僅有少數示範案,因為使用的電表不一樣,並未開放用戶自由選擇和參加。這部分如前面的回答,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才有機會改變。

節能和需量反應是需求面管理的兩種手法,兩者最大差異是,需量反應是僅針對電網有需求的特定時段,才減少用電。節能則未針對時間來作,不是針對電網是否有需求,因此目的有所不同。


11. 前面講的4種model,可以再說明可靠型和緊急可靠型有什麼不同嗎?

最大的不同是啟動緊急型時,一定是針對電網已有偶發事故、或備轉容量已經明顯不足了。因此對於資源的可靠度,也就是用戶的執行率要求很高;另外通常客戶能夠反應的時間也很短。因為這樣的要求執行難度高,能夠參與的用戶相對會比較少,因此電力公司提供的價格要最好,這樣的情境也會反應出調度的頻率不應該太頻繁。


12. 請問ESCO跟電力交易市場如何結合,達成更高的能源效率和節能?

可以參考10. 。雖然目的不同,但對於ESCO公司、合格排程商或資源聚合商,是可以提供綜合的服務推廣給用電戶,以期增加公司的收益。


13. 想知道目前業界對需量反應的反應及其原因(支持或覺得不必要)

經過這幾年的變化,目前越來越多人了解,相信明後年應該可以變為顯學。


14. 日勝生2022年省8400度,這是參與哪一種台電的方案呢?(需量管理措施還是即時/補充備轉)。

日勝生集團是參加電力交易平台的即時/補充備轉。


15. 台電如何確保用戶可以可靠穩定的提供需量反應給電網?若有罰則,貴公司是否有方案可協助用戶避免受罰?

目前針對執行率低於90~95%都設計有罰則。因為我們有自主開發能力,可以透過軟體分析、產業知識和自動化科技協助用戶降低風險和提升執行率。


16. 第一題:您怎麼看台電推出的電力交易平台,長期以來對於台灣電力市場、商業模式有什麼影響?第二題:近期台電擬導入即時電價,以移轉用電行為,但被經濟部以不成熟未定案,面對用電量持續攀升的狀況,您對於台灣導入即時電價的看法?

答1.:個人相信電力交易平台對於台灣電力市場會有相當大的帶頭作用,若能夠成功並且公平、公開被多數人肯定,未來會有更多的電力商品有可能會邁向更自由化。

答2.:即時電價才能凸顯出真正供電成本以避免補貼,並在有獨立、公平、公開、跨目前政府組織框架的管理下,才能誘發健康的供、需電力市場機制。成熟的電力市場,可以保障用電量大的製造業透過雙邊合約,以及積極想辦法改變用電習性的使用者,能夠取得更低或不一定比現在貴的電費,更有甚者是在電力市場成為產銷者獲取額外收益,聰明用電才是王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