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前總統與趙少康董事長今日(12/23)上午參加中華核能學會的會員大會,表達支持台灣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與會代表如同馬政府時代的舊官僚大集合,讓我們有時光倒錯的荒謬感受,大談「台灣引進SMR」、「核二三延役」與「重啟/出售核四」,但綜觀內容主要論點就是要「核能復辟」,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作出以下回應,補充與提供一些關鍵的事實資訊與問題,提供社會參考。
科學研究指出SMR核廢料會多出30倍
中華核能學會藉由會員大會邀請原能會主委蔡春鴻、立法委員賴士葆及其他擁核學者等人,舉辦「台灣核能發展的契機─小型模組化反應器」論壇,推動台灣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論壇中講者「旅美核能學者」趙嘉崇表示「SMR產生的核廢料跟原本大型的差不多」,可見其發言並不專業,因爲早在今年五月由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的前主席麥克法蘭(Allison M. Macfarlane)、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艾溫(Rodney C. Ewing)與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克拉爾(Lindsay Krall)共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期刊《Nuclear waste from small modular reactors》一文就指出:「SMR每產生一單位電力會產生更多的核廢料,會比傳統反應爐高出30倍」。在最新的科學研究上就指出SMR產生的核廢料會多出2到30倍,讓人質疑旅美核能學者避重就輕,真的了解SMR嗎?
談SMR投資不切實際,商業技術仍不可行
論壇中多次提及台灣工商團體想引進SMR,如三三會的林伯豐,打算放在竹科或是其他工業區。立委賴士葆也在論壇中表示曾在立法院要求經濟部長研擬SMR在台灣建設的可能性。這些主張明顯脫離國際現實,SMR技術仍停留在研發,距離成熟商用尚早,談引進不切實際,根據最新出版的《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2)顯示,過去數年全球SMR發展仍沒有重大的進度突破,且在市場的競爭力、經濟效應越來越差。
論壇中前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提出,2029年在美國愛達荷州會有首個由12個NuScale SMR模組組成的核電廠,這也是一個過時消息的誤導,據最新發展,在2022年,NuScale變更其計畫從12個減少至6個模組,主因是因為SMR的建設成本越來越高,同時市場上根本沒有人要買SMR產出的電力,至今為止計畫仍在持續縮減中。
據最新NextEra Energy的預估,SMR的成本是105-135美元/MWh,相比下來,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的成本分別為25-32美元/MWh和32-37美元/MWh。在國際市場上SMR的電力根本缺乏商業競爭力,不應為推動核工業而罔顧現實。
核二、三延役不可行,核廢料已無處安放
論壇中趙少康等人,又一再提起將推動「核二、三廠延役」,但卻不願面對核廢料無處安放才是根本問題,目前的用過燃料棒只能被放在廠內的冷卻池內,池內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存放新的燃料棒。請問曾擔任總統,甚至未來想選總統的趙少康、馬英九等人,台灣高階核廢料要放在那裡?趙少康說就地儲存在新北市與屏東縣內?是有跟民意溝通過嗎?還是自己說了算?這些問題在執政時遲遲不解決,卻要繼續擁抱核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綠盟呼籲,台灣現況下的19080束高階核廢料無處安放,延役核電廠的使用不但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會加劇高階核廢料處置的困境,而解決核廢問題仍需中央政府與地方首長、台電協調,也須立法院提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的法案,才能有所進展。政見應負起責任,而非信口開河,將能源議題捲入選舉口水戰,就法律面、客觀事實面,核二、三廠延役已沒有空間。
「核電復辟」誤國誤民,台灣不該被拉入下個核能泥淖
在本次論壇中,馬英九前總統仍將核能視為能源問題最大救星,主張淨零目標要靠核能,顯見「核能至上」才是「意識形態作祟」,殊不知在過去十個月內烏克蘭多次在核災邊緣,烏俄戰爭對能源政策的影響,最大的改變就是成為歐洲再生能源進展的關鍵點,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再生能源2022年報告》(Renewables 2022),未來五年(2022年~2027年)歐洲新建再生能源將是過往五年期間增量的兩倍,為降低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再生能源快速擴張。
綜上所述,「核電復辟」真正意圖並非救國愛土,而是要鞏固核能集團和政黨利益,成為「核電幫與國民黨舊官僚」的大拜拜與造勢場。這些背離事實跟科學的主張,無法為台灣能源轉型有任何貢獻,最後,綠盟要和這群擁核舊官僚說,你們已經搞砸一個錢坑核四了,請不要再把台灣拉入下個核能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