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奧立佛史東於2022年拍了部紀錄片《新核能時代》(Nuclear Now)。由於內容乏善可陳,影片的全球票房相當慘淡,僅有59,172 美元,包括美國的48,064美元,海外的11,108美元。不難想像,實際觀影者,只剩下環保團體代表。他們看片,無非是弄清楚核工業是否出了新花招。孰料,現今核工業為了省錢,宣傳片竟粗製濫造。
本片於2023年11月底於臺灣上映,馬英九基金會出錢包場支持學生、民眾觀影。由於該基金會在選前積極動員,本片在海外不受歡迎,台灣又是亞洲唯一代理,想來《新核能時代》在臺票房在馬前總統與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的支持下,可能舉世無匹,形成另類的讓世界看見臺灣。本會特別編譯John Dudley Miller所撰寫的「《新核能時代》為何引發爭議」(Nuclear Now Courting controversy ) 一文,希望有助於促進能源政策的對話與討論。
《新核能時代》宣稱,核電一直遭到惡意批評,反核是種陰謀。化石燃料業長期都在誇大核電輻射的潛在風險。
內容無的放矢,自失立場
不過《新核能時代》所提出的反核陰謀論證據,卻異常薄弱。該影片指出,在美國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FOE)成立時,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the Atlantic Richfield oil company ) 的執行長Robert Anderson,曾捐款20 萬美金。美國地球之友成為反核組織,純粹是拿人手短。
此說頗為荒唐。 熟悉地球之友立場的讀者,應該清楚,地球之友不僅反核,反化石燃料、反採掘主義,包括反煤礦開採,該組織更反對大規模破壞環境之舉,如興建水壩與水利工程。它們同時推動各國政府限制露天採礦,乃至於禁止國際捕鯨。例如,印度莫廸政府推動興建全球第二大撒多撒羅瓦大壩 (Sardar Sarovar Dam) 宣揚國力,以此與中、美兩國在基礎建設上較勁。此項工程迫遷大量底層民眾、強奪土地,也造成生態破壞,遭到大多國際環團的反對,地球之友也是反對的環團之一。
關於《新核能時代》所指控的捐款20萬美金之事,討論焦點應該在於環境組織在成立及日常運作上,可否接受任何財團的大額捐款?如要接受財團捐款,內部和公眾監督機制為何?如何確保組織可以獨立運作,不受財團左右?化石燃料業與財團為何捐款給環境、慈善組織?或經營形象、或避稅、或買贖罪券。要說區區20萬美金,就能收買美國地球之友反核,這種邏輯,令人匪夷所思。
《新核能時代》劇本是從2019 年的《光明的未來》(A Bright Future) 一書改編而成。該書作者為貿易專家戈德斯坦(Joshua Goldstein) 與核子工程師奎斯特(Staffan Qvist) ,兩人過去並未有經得起檢驗的環境、氣候的參與經驗。
《新核能時代》的敍事開始於芝加哥大學實驗室,在費米(Enrico Fermi) 、西拉德(Leo Szilard) 等科學家的帶領下,美國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核子反應爐。此項成果是美國曼哈頓計畫的一小部分。影片隨後帶出美國海軍先建立一支由100多艘核子潛艇所組成的艦隊。之後美國核工業在陸地上建造100 餘座商用反應爐。
宣傳核廢存放百年就無害
《新核能時代》謊稱「科學家咸信,如果核廢料從地下處置設施洩漏出來,亦無大礙」。因為輻射本就「無處不在」,既然如此,輻射洩漏,何來災難可言。本片導演以這種不負責任的立場,對待用過的核燃料棒儲存和最終處置,不僅是一廂情願,更令人瞠目結舌 。
以鈾238為燃料的反應爐在裂變後,會產生鈽239。鈽239的半衰期是2.41萬年。依現今科學與技術,要使人造建築在千年以內維持完全密封,技術上根本做不到,更何況是2.41萬年。
不論是《新核能時代》或《光明的未來》皆無意嚴肅探究核廢問題。這兩個文本都宣稱,核廢料留在地上建物的混凝土桶中,歷經百年,放射性物質自然衰減,未來世代會有技術處理核廢料。
他們不想想,各國的官方已從1950年,開始宣傳這類謊言,一路騙到二十一世紀。未來我們還要再忍受這類話術100年。他們究竟有什麼資格要求後世,收拾核廢的無解難題?這批人良心何在?
宣傳輻射暴露無害
《新核能時代》認為,核能是有史以來最安全的能源,片中表示,從未有人死於三哩島或福島核災。這種說法排除在核災中,因輻射暴露,死於癌症的受害者。紀錄片更謊稱:只有50人死於車諾比核災,其後僅有 4,000 人死於由輻射所引起的癌症。
真相卻非如此。為悼念車諾比核災20週年,歐洲綠黨特意委託兩位英國輻射生物學家 Ian Fairlie 和 David Sumner調查核災的健康影響。兩人皆為1985 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防止核戰醫師組織的成員。他們在2006年所提的《關於車諾比的其他報告》(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簡稱TORCH) 痛切警告核災的健康影響。據TORCH估計,至少有30,000人至60,000人死於車諾比核災輻射外洩所引起的癌症。
2016 年,Ian Fairlie 在奧地利地球之友的支持下更新的 TORCH。2016年研究指出,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是車諾比輻射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約500萬人仍居住在白俄羅斯放射性污染水平極高(Cs-137 >40 kBq/m2) 的地區,kBq/m2 是指千貝克/每平方公尺。 另有4 億人生活在放射性水平較低(4-40 kBq/m2) 的污染區。歐洲 42% 的土地面積受到車諾比輻射污染。這是《新核能時代》隻字不提的事實。
氣候對策應兼顧減碳、成本與期程
《新核能時代》最具爭議的觀點在於,為了要在2050 年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2度以內,因此,在建置再生能源的同時間,也必須興建更多的新核電廠,因為風電和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無法快速佈建。
洛文斯(Amory Lovins) 早已指出,為了減緩氣候危機,我們必須以最少成本、用最短時間,減去最多的碳,因此我們得權衡減碳、成本和時間等三項因素,方能評估任何方案的氣候効益。這是指每花費一美元時能多快減少多少碳排,而非只看碳排一項。經同時衡量三項因素後,方能比較核電與再生能源,究竟何者最快、最有效地因應氣候問題。
興建核電廠必然會排擠再生能源的建置。投資核電不僅昂貴、耗時,更使有限資源無法投入符合氣候效益的再生能源,所以建置核電只會加劇氣候危機。
一般而言,興建核電廠得耗時多年,通常約十年,而再生能源計畫只需要一年或更短的期間,甚至幾個月。國家核電計畫體制上準備所需要的的前置期間是再生能源的3倍時間。為此,提早佈建再生能源,就可以提早幾年減碳。此外各國政府一再補貼不具經濟效益的危老反應爐,只會使公共資金無法投注於最具氣候效益的再生能源。換言之,《新核能時代》所謂減緩和阻止氣候變遷最迅速和最便宜的方案,倒頭來只會摧殘氣候。
《光明的未來》和《新核能時代》從未就現今核電或再生能源所需要的成本和佈署期程,兩相比較。但著名氣候科學家漢森(James Hansen) 卻訛稱,《新核能時代》是有史以來資訊量最為豐富的電影。不知所謂「最豐富」,是否是指假訊息?
以過時成本、建置期間數據湊數
《光明的未來》最「新」的註腳為2018 年,距今已有5年了。該書預測再生能源成本的章節,所用的來源為15 年前的數據,電影並未重新提出現今再生能源與核電興建期間與成本趨勢。該影片信口開河,宣傳佈建再生能源因應氣候危機需要「一個世紀」,相較於再生能源,核電因應氣候危機最為快速、有效。難怪美國擁核團體無法為《新核能時代》的幻夢背書。
根據《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全球自2012年至2021年10年間,建造的62座反應爐,每座平均耗時9.2年。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局出版的2023年能源展望,今年開始興建的大型核電廠完工後,將以每度電17美分的價格出售,但今年動工的風電和太陽光電廠在建成後,僅以每度電4 美分的價格出售電力,價格約為核電的1/4。美國專家因而認為,大型核電廠的造價高到令人卻步。然而,若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取代傳統反應爐,造價不僅更高,再由於2030年前皆無法開發出可用的SMR原型機,堅持使用核電只會緩不濟急。
NuScale自行預估,目前還在開發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將來每度電的發電成本為11.9美分。這相當於再生能源成本的3倍。由於 NuScale 過去從未成功建造出SMR原型機,等到真能建造出可以商轉的小型機組時,發電成本應該不亞於每度電17美分的價格。11月8日,NuScale即因為成本太過昂貴,放棄了在愛荷華州的SMR建設計畫。
《新核能時代》不僅拒絕正視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得以快速建置,興建成本穩定下降的長期趨勢,該片更一再用不實資訊誤導社會大眾。《新核能時代》拒絕承認,SMR難以達成規模經濟,真要運作,根本無法獲利。美國國會每年持續撥款數十億美元,使能源部可以持續不斷補貼中小型反應爐的設計與開發。這類小型反應爐即使10年後可以商轉,相較於再生能源,仍舊毫無經濟競爭力。一旦美國能源部終止補貼,這些核工業者就要闗門大吉。當公用事業業者能以每度 4 美分的價格購買再生電力時,誰要花4倍以上的成本購電?
我們不需要奇蹟技術
史丹佛大學的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雅各森(Mark Z. Jacobson)於2023 年出版的新書《不需要奇蹟技術》(No Miracles Needed How Today’s Technology Can Save Our Climate and Clean Our Air) 提供詳細數據。他指出,若資金充足,世界上145個國家/地區可以利用現今的再生能源技術,於幾年內過渡,最終走向100%使用再生能源。
雅各森劃分研究對象的145個國家/地區為24個區域,並假設該等國家/地區只使用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光電,也就是「風水日」(Wind Water Solar,WWS)系統與儲能技術,其後納入影響能源需求和供應的實際氣候條件,繼而分析當這些國家的能源100%源於再生能源時,是否有能力避免停電。
在145個國家/地區中,目前僅有10個國家具有再生能源電網。在不具備前項建設的國家,善用儲能技術、建全需求面管理,便可提高能源供應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研究顯示,在145個國家/地區,缺電、停電問題都可以被妥善解決。
相較於現今化石燃料產業所用的土地,再生能源系統所需要的新土地足跡和間距面積較小。在 100% 「風水日」系統中,僅有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廠、聚光太陽能熱(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發電廠、陸域風電、地熱發電廠、太陽能熱(solar thermal)發電廠和水力發電廠會產生新的土地足跡。
離岸風電、波浪、潮汐發電機都在水中,所以不會佔用新的土地,屋頂的太陽能板也不佔用新的土地。新的土地間距區域應納入陸域風機的佈建。
風電場址所佔的土地面積相對較小。主要為場址中所有風力渦輪機底座周圍的水泥區域。地下水泥則不是土地足跡的一部分,因為它不會影響植被在它的上方的土壤生長。與風電場址相關的鋪設道路則應計入土地足跡,但未鋪設的道路則不計入土地足跡,因為此類道路,時日一久,就會回復到自然狀態。
在145個國家/地區佈建「風水日」系統所需要的新土地總面積,大約只佔該等國家土地面積的0.17%。在該等國家陸域風電所佔用間隔面積,約為該等國家土地面積的0.36%。所有能源部門所使用的新土地足跡與間隔面積加總,約佔145國/地區土地面積的0.53%。這約當於加州土地面積的1.52倍左右。太陽能板可以安裝在陸域風機的空間,所以間隔地區的土地也能有效利用。由於「風水日」系統並不使用燃料,所以減少了消耗燃料所製造的足跡。
結論:核能並非氣候變遷解方
一言以蔽之,《新核能時代》並未反映核電與再生能源興建成本與建置期程的差異。這是指,反應爐不論大小,每度電的成本都會是再生能源的3到10倍。因此,繼續浥注核電,就是虛擲光陰,每年浪費數十億美元,就如同用魚子醬對抗世界飢餓。現今資源有限,要以魚子醬對抗飢餓,就會有更多人餓死。就氣候問候而言,建置昂貴的核電,必然會使多數人無法取得再生能源。
事實一目瞭然:當今氣候變遷已成氣候混亂。為了自救,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只佈建再生能源,不再興建核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