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核能的「漫長告別」:聽聽金山人的心聲

編按

本文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江櫻梅女士。作為與核二廠比鄰而居的金山在地居民,她在311福島核災後,將不安化作行動,完成《家離核電廠那麼近》一文,號召鄉親一起行動。至今,江櫻梅女士仍以各種方式關懷臺灣環境,也為臺灣的反核運動持續付出。

在2023年12月23日的《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她寫下這一篇感言,獻給所有關心臺灣環境的人。

金山在地居民江櫻梅於《海島核事》新書發表會致詞。攝影/侯希婷

311之前,我跟綠盟唯一的連結是《貢寮,你好嗎?》。2005年四月,在誠品敦南店看完首映後,立刻買了光碟,隔天帶回金山高中圖書館,編目上架,並把心得分享給高中部地理老師,很開心她後來教學有採用。不過,高中生自行來借的,少見。

不久,一個國一小義工來借這部紀錄片,我很驚訝,心想:「知音出現了嗎?」

「你怎麼會想看這部?」

「是我爸要看的。」

原來他爸爸就是郭慶霖老師,今天因為要帶團而無法來參加盛會。那些年,他已經多次出現在我家客廳的電視螢幕上,帶著主持人向觀眾介紹金山文史和旅遊。

原來早在彼此正式認識之前,《貢寮,你好嗎?》就把我們牽起來了。我們不只關心貢寮的核四廠,更關心被核一、核二包圍的家鄉。

311核災爆發時,我感到不安,覺得不能只停留在認知,應該要有行動,而且需要同伴。430反核遊行之前,我上網搜尋環盟萬金石分會、北海岸分會的資料,找到會長A的電話,他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要我去問B,B說去問C。

4月30日那天,只好獨自搭公車到集合地國父紀念館,在人群中,突然發現熟識的臉孔,那是國中同學李志明,他說:「我叔叔也來了,因為他擔心萬一北海岸發生嚴重核災,就無法回金山掃墓。」

我們組成三人小隊,去問綠黨的潘翰聲先生:「我們是金山人,可以加入你們嗎?」「歡迎,非常歡迎。」隊伍行經忠孝東路時,他大聲說:「親愛的台北市民朋友,我們這裡有來自金山的鄉親……。」

家離核電廠那麼近!我開始在學校圖書館舉辦主題書展,也向外尋找人力,辦理校內或社區講座,後來還參加綠盟種子講師培訓,成為會員。

2012年3月11日反核遊行前,我寫了第一篇以「家離核電廠那麼近」為題的文章,印出50份,送去夾報,呼籲鄉親一起上街頭。接到反核前輩李國昌來電,說「看到文章了,到時候見!」時,我都快哭了。這次,志明還找了何慶祥同學和他太太,請他們做反核手板。大家在龍山寺前面集合,約十多個吧,兩人一列排在隊伍中,其中有幾個說,我們有看到妳的文章。

那年暑假,透過熟悉在地網絡的郭大哥和其他前輩的努力,環盟北海岸分會復會了。隔年3月,先在金山舉辦一場睽違已久的反核遊行:「303,反核在金山!」接著,在3月9日參加台北場反核大遊行,人數終於可以成軍!

通過綠盟培訓後,我開始出去宣講,有時講得很順,有時忘了這個那個。但感到遺憾的,是舉辦過三屆北海岸青年營隊,仍沒能長出在地廢核的新生力量。這是自己能力的侷限。

時間快轉,來到2023年3月14日,核二廠二號機使用執照到期日。那天,約了何萱和王舜薇,三人從進水口走到出水口,以步行來慶祝核二廠即將完全停役。

我想起通宵發電廠更換機組拆除第一、二根煙囪時,驚天動地,當地民眾趕到現場,拍攝煙囪倒下的場景。有人錯過了,就去跟電廠抱怨。第三根煙囪要拆除前,電廠便發正式公文並公告,鄰近村長還挨家挨戶去通知,就是要讓在地民眾把握最後機會,來紀錄最後一根煙囪拆除的畫面,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然而,核電廠的除役,只能是安安靜靜的。那天下午,二號機開始降載,90,80,70,……。關心這件事的朋友們,在各自的電腦或手機螢幕前,盯著慢慢下降的數字。當天晚上七點左右,淨發電量降至零,終於停役了。

這樣無法大張旗鼓的過程,並沒有不對。同樣是把水燒開來發電,因為核反應爐用的是鈾燃料,就決定了它和民眾的關係,得屏蔽並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過,核二廠根本還沒真正進入除役期程,因為水池裡擠滿了用過的燃料棒,最後一批則在反應爐裡退不出來。3月15日起,二號機雖然不再發電了,但它們還在散熱,仍需要持續讓冷卻水運作才行。

我想起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告別演說時曾說:「歷史不僅僅只是一連串的日期。真正的歷史,是我們所有人記得的那些日期之前,和在那些之後,所發生的種種事情。」非常感謝綠盟和春山,這本《海島核事》記錄了那些關鍵時刻,以及之前和之後的很多故事。相信這本反核史,會牽起更多人,各地和跨世代的人。

接下來呢?也在這些「之後」中,那就要看島嶼的每個人了。作為被高階、低階核廢料包圍的金山人,我懇請大家,一起來關注這場「漫長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