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稿】十大碳排佔四成,企業減碳別再等

今年三月,國發會公布了臺灣淨零轉型路徑,立法院也將審查氣候變遷因應法,預期將把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明確入法。而臺灣要真正達成淨零目標,碳排大戶如何減碳,絕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2020年,製造業前十大碳排企業排碳量,就佔了全台灣的百分之38%。其中,最大排碳源台塑石化,就排放了全國9.7%的溫室氣體,加上同為石化業的台塑、南亞、台化、中油、長春石化,六間石化業排碳大戶就佔了全台灣21.8%的排碳量。除了石化業外,鋼鐵業的中鋼集團,也有兩間企業上榜,中鋼與中龍鋼鐵共佔台灣總碳排的10.8%。其他兩間企業則是台積電(佔3.5%)與台泥(佔1.7%)


2020十大碳排企業全台碳排佔比

關心氣候議題的各公民團體,5月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十大碳排企業排放現況、檢視這些企業的減碳承諾,並從企業所在地居民的角度,總體性地檢視這些企業造成的環境成本。公民團體呼籲企業排碳大戶善盡社會責任,積極投資減碳行動促成產業鏈淨零轉型,並支持、響應對減緩氣候變遷有積極意義的政策與國際倡議。


加強減碳承諾,莫讓企業淨零成空話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表示,因應國際淨零浪潮,十大碳排企業中,有八家提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中龍鋼鐵與長春石化並未提出2030年與2050年的減量目標。然而有提出減量目標的企業,往往設定對自己有利的基準年,讓減量比例變得比較好看。綠盟以2019年為基準年計算企業減碳承諾,發現各企業的2030減量目標,均遠低於聯合國IPCC報告提出全球淨零路徑要減碳43%的目標,也遠低於綠盟與美國西北太平洋實驗室合作研究提出的台灣製造業淨零路徑,製造業部門要減碳50%的目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說明企業2030減碳承諾

如果台灣要達成IPCC 2030年的目標,已提出2030總排碳量減量承諾的七間企業,就會佔掉該年度43%的碳預算。加上沒有提出2030承諾的長春、中龍與沒有排碳總量承諾的台泥,如果十大碳排企業沒有負起更大的減量責任,台灣剩餘的碳預算只會更少!

陳震遠表示,十大碳排企業僅台泥、台積電、台化、南亞塑膠四家公司施行能促進組織低碳轉型的內部碳定價。在重要的國際倡議上,只有台積電加入使用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的RE100倡議,也只有台泥通過科學為基礎的減量目標倡議(SBTi)。最後,十大碳排企業都是產業龍頭,不只自己要減碳,也要負起管理供應鏈的責任。

重要的國際企業減碳評比氣候行動100+已將上下游排碳(範疇三)淨零納入評比項目,SBTi也要求範疇三佔比較高的企業,提出符合淨零路徑的承諾。但目前榜上各企業都尚未明確提出包含範疇三的淨零承諾。中油、中龍、長春石化,更是連範疇三盤查都尚未完成。在國際倡議的響應上,各企業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十大碳排企業內部碳定價與範疇三碳盤查狀況

高雄擺脫高碳、空污,需要碳排大戶加倍努力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前十大碳排企業中,有五家與高雄密切相關:中鋼、中油、台塑工業、南亞塑膠、長春石化,在高雄小港、林園、仁武、大寮設有工廠。這其中,中鋼的碳排放全部在高雄,中油在高雄的碳排放則佔了78.54%,而台塑工業與長春石化在高雄的碳排放則分別佔42.95%、15.75%,令人擔心的是,光是中鋼、中油、台塑工業、長春石化這四家2020年在高雄就排放了大約2878萬噸CO2e,約佔高雄市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的*54% ,是高雄極大的碳排負擔。

*根據《高雄市氣候變遷白皮書》高雄市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5,331.1萬噸CO2e。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明十大碳排企業高雄排碳狀況

王敏玲副執行長強調:歷年來高雄市碳排放的最大宗都是工業部門,雖然2020年中鋼、中油比起2019年已有減排,但仍高居高雄工業部門的冠、亞軍,也是空污大戶。數十年來,高屏民眾承受嚴重空污之苦,因此,當台灣決定與全世界共同走向淨零,高屏社會對這些大廠有很大的期待,呼籲中鋼、中油應儘速改變、加速產業轉型,高雄要洗刷高碳城市的污名,也要擺脫空污之苦。

另外,2020年台泥在宜蘭蘇澳的碳排,佔宜蘭縣的27.5%,是縣內最大排放源;在花蓮和平廠和花蓮廠總排放量,則佔花蓮縣的23.3%,是縣內第二大排放源。此外,相比於2019年,台泥在2020年增加了2.95%,非常不樂見。總體來說,穩坐碳排大位的中鋼、中油、台塑工業、*長春石化 ,及宜花的碳排大戶台泥,都有責任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減量策略,民間社會也會持續緊盯。

*長春集團在大寮另有長春人造樹脂廠,雖未列入前十大碳排企業,但在高雄也是很大的排碳來源。

石化產業應以「乙烯減量」、「能源轉型」提出具體無煤與淨零路徑

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成員,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指出,以雲林縣為例,台塑六輕就有包含全台十大排碳大戶的2大石化集團:*台塑集團 、**長春集團 ,2020年於雲林縣總計排了約5002萬噸CO2e/年,以2019年出版的《雲林縣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核定本》所揭示的***2015年雲林縣溫室氣體排放量 ,工業能源使用占了87.5%,而工業製程占1.58%排放量,可見六輕之於雲林縣減碳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台塑與長春集團應儘速就「乙烯減量」和「能源轉型」兩大方向,提出具體積極的無煤和減碳路徑,負起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也不會因碳定價制度而影響股東們的獲利。

「乙烯減量」是石化業減碳的最重要策略,唯有從源頭減量,減少生產塑膠製品,才有辦法大規模減碳,台塑和長春集團應納入「循環經濟」觀念,以大帶小,協助中下游產業重新設計塑膠產品,不僅能減碳,也能解決長期詬病的塑膠污染與空污問題。

「能源轉型」則是石化業減碳的另一重要策略,以台塑六輕為例,一年燃煤量約1200萬噸,包含麥寮汽電3座燃煤機組約400萬噸和台塑化16座汽電共生機組約800萬噸燃煤量,我們認為2025年麥寮電廠除役勢在必行,政府應審慎評估是否需要興建天然氣發電廠。

而台塑化汽電共生機組應承諾並提出具體「燃煤轉燃氣轉氫能」,並加速天然氣做為橋接能源的時程或是選擇「燃煤轉生質能」的能源轉型路徑。此一改變,不僅能大幅度減碳,也能改善中部居民長期困擾的空污問題,更能回應2021年4月麥寮居民發起「土炭換瓦斯-促台塑改燃天然氣」的連署行動。

*台塑集團(台塑化、麥寮汽電、台化、台塑、南亞、福懋興業等,依排放量順序排列)2020年共排放 48,686,650.30 噸CO2e/年(約 4,868.7萬噸CO2e/年)。
**長春集團(大連化工、長春石化、長春樹脂,依排放量順序排列)2020年共排放1,333,952.69CO2e/年(約133.4萬噸CO2e/年)。
***依據《雲林縣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核定本》雲林縣溫室氣體盤查結果, 201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986.80 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以能源部門最高,占 97.30%,其次為工業製程占 1.58%,顯見 本縣溫室氣體主要貢獻來源為能源部門,若再依能源使用分類,則以「工業能源使用」 89.95% 占比最高,其次為「住商及農林漁牧之能源使用」與「運輸能源使用」,占比分別為 3.97% 及3.38%。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

樂見淨零宣示,企業淨零轉型仍應積極規劃、汰換製程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針對十大排碳企業監督時,常遇到的質疑為這些企業對臺灣經濟具有極大貢獻,不應該嚴格以對。但在此要提醒,十大排碳企業其衍生的外部成本約在6500億元以上,而若目前討論中的碳費費率每噸300元來計算,則其應繳納碳費也達到300億元以上。而在五月份就是納稅季,各位納稅人應意識到若這些企業沒有採取的具體作為,其實就等同對於納稅人的剝削。而十大排碳企業一定會強調其已提出2050淨零承諾,但2050淨零已是國際排碳企業的基本承諾,25大石化業中已有14家提出此承諾,因此關鍵是2030年前的具體行動。

樂見臺灣高排碳企業,呼應國際工業去碳化趨勢,多數已提出2050淨零排放承諾,但若跟國際同業在2030年前均已要促使零碳製程市場化相比較,可見在十大排碳企業的實質減碳作為仍有不足。在此呼籲各企業除了設定符合2050年淨零的階段性目標外,亦須具體說明未來製程汰換規劃,方能確保淨零承諾並非空中樓閣。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說明全球工業奔向淨零

綜上所述,關心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的公民團體提出如下訴求:

  1. 碳排大戶應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具體減碳計畫、無煤和推動與使用100%再生能源路徑,並立即加強對短期具體減碳行動的投資,
  2. 碳排大戶應將範疇三(上下游排碳)納入淨零承諾,並納入循環經濟於減碳計畫中,協助中下游產業減碳。
  3. 碳排大戶應明確支持氣候法修正,包括支持短期碳費、長期碳稅的碳定價制度。
  4. 碳排大戶應揭露獨立董事的提名及候選資格參考標準,同時,呼籲獨立董事就上述訴求監督企業的氣候行動與環境污染,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ESG檢測儀
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開發,彙整包含環保署、金管會、企業CSR報告書資料,經整理後公開供全民查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