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mes【第6期】校園氣候行動,培育未來氣候議題人才

2018年,瑞典「氣候少女」桑伯格(Greta Thunberg)發起了一系列氣候行動,而一切始於她坐在瑞典議會前,手拿「為氣候罷課」的標語,直指大人們對環境的所作所為糟塌了她的未來。後續,他也在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4)、世界經濟論壇以及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等公開場合發表氣候緊急的重要性,並呼籲各國政府重視氣候議題。他將世界的年輕人串連,共同為氣候發聲,2019年3月,全球有超過140萬名學生響應了「氣候罷課」,顯示年輕一代對氣候議題越來越重視,並且開始在校園內發起行動。

為什麼應該要關注校園氣候行動?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永續研究機構的研究成員以及教務長Dovev Levine在Campus Climate Action (2009)這篇文章中寫道,關注校園氣候行動有四個原因:

1.這類行動是針對地方層面的,許多國家層級的行動都來自於此。學院跟大學跟其所在社區密不可分,他們的計劃、承諾、跟連結提供校內外許多產生重大影響的機會。這種地方行動受到永續性倡議的影響越多,國家將更多反映這些倡議在氣候行動上。

2.校園氣候行動直接影響人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大學的能源使用量通常是該地區最多的,是最大的廢棄物生產者。

3.這些行動是教育未來領導者走更永續道路的關鍵,高等教育機構教授年輕人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學可藉由採取行動來理解和減少自身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為當代和後代展示環境和管理原則。大學畢業生邁向全球化的一種方式是,他們的大學是否準備好並願意做出艱難的決定。大學也開展有助於了解自然世界及其影響的基礎研究。

4.其中許多行動涉及減少浪費,減少浪費代表著節約的機會。可作為國家在財政方面採取行動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模式。

因此,作為培育未來社會菁英的校園會是年輕一代對氣候議題關注的開始。並且,學生的態度將影響校方做出的決策,從而自下而上的影響地方及中央的政策決定。

綠盟 X 校園氣候行動

近年來,台灣各大專院校陸續成立永續部等組織,也包括氣候相關的學生社團,並且有許多校園永續行動的發起,如循環餐具的推廣、校園化石燃料撤資、能源盤查以及光電板的裝設。然而,這些社團及組織的一大窒礙是,因為學期更迭造成的人員汰換率高,導致不易進行長期的組織行動,許多願景可能迫於現實戛然而止。因此,我們開始思考綠盟在其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協助具有願景及理想的校園組織能夠將計畫實現,並且做長期的經營。

成功大學新生博覽會

9月1日,綠盟受邀至台南成功大學的迎新活動設攤,有機會能夠第一線接觸學生。藉此機會,能源小組設計了一份問卷,搜集年輕人對於國內外氣候相關資訊的了解程度,並傾聽意見,作為初步規劃校園氣候串連的參考依據。

在綠盟的初步調查當中,過半的受測學生認為目前的氣候變遷非常嚴重,這當中有七成大學生擔心海平面上升對台灣的影響,八成的學生願意為氣候變遷做出具體的行動改變生活習慣,如節約冷氣使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等等,顯示氣候變遷已經成為大學生關注的重要議題。

另外,綠盟也發先大學生對於台灣現在及未來的能源規劃認識仍有不足,大部分同學認為核能占比20%以上,甚至有人認為跟火力發電一樣多,事實上,現在核能發電只佔8%,核電並沒有多數人想像的那麼重要、那麼不可取代。

大部分同學認為太陽能的尖峰發電量占比大約只有5%左右,但隨著設置量不斷增加,在夏日艷陽高照之下,今年太陽光電的尖峰發電量超過500萬瓩(核二廠一個機組是98.5萬瓩),約占尖峰負載12.7%。更於今年8月22日發電首次達555萬瓩,占當下負載約15%,創歷史新高。

綠盟認為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都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議題,兩個議題具有高度關聯性,推動這兩項議題的倡導刻不容緩。

建立串聯台灣校園氣候行動平台

永續意識及氣候危機的概念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並且仰賴將論述轉化為行動的意識,讓議題的倡導不只是高談闊論或淪於紙上談兵。

綠盟將校園氣候行動視為長期的計畫,目標為建立全台灣校園氣候議題的平台,串聯台灣各大專院校與氣候議題、永續相關的社團及組織,透過工作坊、行動合作、甚至通識課程的導入,從各個面向加深台灣青年的意識,進而提升公民參與及培育未來議題人才。

氣候行動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或精神喊話,全方位了解議題的結構性問題及爭點才能夠身歷其境,做出實際且有效的行動,建立具體的論述。敬請期待綠盟與青年學子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