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氣候臨界影展」影片推薦-《諾貝爾阿公的氣候行動》

昨天再參戰了「諾貝爾阿公的氣候行動(Citizen Nobel)」的小小試映,覺得這個片子相當有後勁,埋了好幾個地雷給我。

賈克杜博謝2017年時已經80歲,得到諾貝爾化學獎時早就退休10年,以前的成就是以前的事,以後也不可能回去做研究了,這樣的他,不會因為有沒有得獎有什麼不一樣,也不會因此多了什麼超能力,但他卻從此說什麼話都有人想聽。

讓他得獎的研究是冷凍電子顯微鏡,透過這項技術,人們得以探究生物的結構,過往因為真空顯微鏡中沒有水分而一直無法觀察生物。賈克杜博謝說他小時候其實有學習障礙真不是一個好學生,但在種種不適應中,他在工藝課上學習自己做出一個望遠鏡,彷彿一切冥冥之中注定著?

不管是做出自己的望遠鏡看得更遠,或是發明了冷凍電子顯微鏡能看得更細,其實真實都沒有因此改變,這些存在的東西就是存在著,差別在於人類從此有能力觀察,自然萬物有太多東西比想像中更神奇,人就該不停的向自然學習、探索。

他說,他對科學並非熱情,而是他就是太想要「理解」了。這是他的出發點。對他而言知識的意義與作用就在於得以知道世界,然後知道自己該怎麼做,這才是「負責任的運用知識」。

紀錄片慢慢的揭露賈克杜博謝在得獎過後的人生,又更慢的顯露他在得獎前又是怎樣的人。得獎後除了持續到收容所幫難民孩子補習,演講跟出書的計畫也更受人注意,面對自己開始擁有聲量,人們什麼都想問他,他把精力放在了氣候行動上,甚至參與了青年罷課行動,跟孩子們一起討論、也跟太太一起上街向人們一個一個募集簽名連署與對話。這時我們才知道,他其實一直都是社運人士,不只是在實驗室裡面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他更認為科學家都該參與政治。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天災,人們說要調適但卻不完全知道怎麼做才對,但與其交相指責,年輕人指責上一代「完成」了破壞地球這個偉業,或是窮國控訴富國自己得利後才開始限制別人發展等等,但這些爭執又不能解決問題的在這裡打轉太久,地球環境惡化的腳步也不可能就這樣停下來,還是等待著人們有所作為。

我想這個片子中可以看到的是,這個老科學家提醒人類,重新看見人與世界的關係,也許解答是藏在自然裡的。

這部片子跟前幾天看的狼女孩都沒有很激昂的說誰不對該聽誰的才對,都呈現著人類的茫然與焦慮,不管是老人還是少女都一樣面對著,然而他們都沒有覺得應該放棄,也許更多渺小的人類要的也不多,就是想要知道大家都一樣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