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石化空污一直排,環境表現死不改

近年全民關注空污問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5日)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空污的頒獎典禮,從裁罰總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前十大入圍名單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包材生產商「三櫻企業」、國營事業「中油」、石化龍頭「台塑」以及台泥集團旗下的「信昌化工」。

入圍的超過半數是石化關聯產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空污法的裁罰紀錄,從1893筆記錄中,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選出20家入圍企業。20家裡面有13家石化關聯產業,包含9家石化業,4家塑膠製品業(含合成樹脂與橡膠),其餘則是印染、肥料、水泥與廢棄物處理業等。

從裁處事由分析,入圍企業中有5家發生火災事故、3家偷排,入圍企業的179筆裁罰紀錄中,有3成5是因設備元件洩漏超標;2成7是未有效收集廢氣或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中造成污染;還有2成是未依許可證操作;其餘則有異味超標與監測設備異常等狀況。

近期因為疫情對於口罩的需求,開啟了一些石化業的戰備重要性的討論,我們認為正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很難沒有石化產品,才更需要積極面對石化業的問題,做好各種風險管理,就像每天要開出門的車,更需要做好保養,才能確保安全一樣。

★說要生生不息,你偷排怎麼行獎:三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空污(金額:2010萬元/次數:2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表示,三櫻是台中的複合性包材生產商,客戶包含統一、義美、味丹等大品牌。2018年因偷排有毒氣體,違規情節重大,成為第二家被開罰兩千萬的企業。在此,我們要求各大食品品牌,應做到友善環境的供應鏈管理,對於包材生產過程,要做好更嚴格的檢視與要求。

永續績優環境堪憂獎:信昌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空污(金額:300萬元/次數:16筆)
信昌化工是台泥集團旗下的石化原料生產公司,在高雄設廠30年,去年因墊片老舊破損,發生洩漏引發火災。近三年的裁罰紀錄年年增加,大多是因設備元件洩漏超標,顯示了信昌化工已出現設備老舊、管線耗損的狀況。

年年違規不理不睬獎: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空污(金額:225萬元/次數:14筆)
台塑集團是台灣石化業的龍頭,在法庭上不斷強調自己沒有排放污染,但台塑集團去年共有25次違規,裁罰1355萬元,前年有28次違規,連續兩年都是違規次數第二高的石化集團,去年台塑、台化、台塑化都發生火災意外。我們也要呼籲台塑集團,應該正視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危害,不要繼續對違規不理不睬。

違規一堆又拿冠軍獎: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空污(金額:1170萬元/次數:55筆)
中油是國營事業,宣稱「近3年環保罰款已逐年減少」,但卻連續兩年獲得裁處次數冠軍,2019年更創下新高。從違規事由可以看到,中油最常發生的是設備元件洩漏超標、設備異常、未依許可證規範操作等違規行為。作為國營事業,不帶頭做好污染防制,像擠牙膏一樣,抓到一個改一個,沒有抓到就讓它漏,我們要求主管機關經濟部應該負起監督管理的責任,主動做好環境管理。

清查老舊石化廠是空污與工安治理的關鍵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每年違規次數前十大的名單,有超過半數是石化業,去年上榜的6家石化業今年全數上榜,分別是中油、台塑化、台化、信昌、長春人造樹脂、國喬。近十年中油有358次空污違規紀錄,台塑集團374次,其中台塑石化143次、台塑工業64次,信昌也有53次。再看歷年裁罰次數裡面石化業的佔比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去年佔了將近1/4,石化業裁罰次數多、佔比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確定的是累犯也很多,改善情況很有限,「我們想問為什麼石化廠的改善這麼難?為什麼要石化廠不違規這麼難?政府的管制手段有發揮作用嗎」?

曾虹文認為,石化廠會一直發生洩漏,又老是改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是石化廠很老舊了。1950、60年代有許多石化廠相繼設立,最晚完工的六輕石化園區距今也已經30年,若沒有全面掌握老舊石化廠的狀況,祭出改善誘因並加強管制手段,要求全面汰換老舊設備與管線,恐怕石化業違規的情況,只會隨著時間的增加也持續增加。

曾虹文指出,石化廠設備元件洩漏的問題,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勞安跟工安的問題。VOCs的洩漏,不僅讓員工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有害氣體的環境中工作,也因為其易燃的特性,容易產生爆炸,對員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我們想問這些企業的老闆,你可以容忍家裡的電線走火、瓦斯漏氣常常發生意外事故嗎?如果不行,為什麼可以允許工廠因為氣體洩漏或是管線腐蝕老是發生意外事故」?

曾虹文表示,希望這些有錢的大老闆,替員工的安危著想,負起責任,主動訂定改善計畫。政府也要提出環境與工安的治理機制,加速推動有害空氣污染物的管制,落實環境、勞檢聯合稽查。

因應氣候變遷,石化業不能置身事外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則表示,除上述石化業直接排放的空氣污染物與工安問題以外,石化業總能源消費量占臺灣的37%,含電力消費的排碳量占15%,這些都是臺灣談能源轉型與減碳時不可迴避的議題。

趙家緯進一步表示,依據國際能源總署2018年提出的「石化業的未來願景」,全球石化業可藉由「增加回收料與替代料使用」、「製程能源效率提升」、「導入碳捕捉封存」、「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等技術措施,促使其2050年時全球石化業在產量增加40%下,達到排碳量較今日減少一半、空污與海洋塑膠垃圾均減少90%,同步解決石化業為人詬病的多重問題。為達到此願景,國際能源總署提出了強化空污標準、推動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建立同業排碳與能源效能標準規範、移除對燃料與原料的補貼等政策措施。

趙家緯認為,依此趨勢,面對臺灣石化業未來發展,應重新啟動「石化業政策環評程序」,以利依循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的原則,建立臺灣石化業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石化業的環境資訊揭露上,亦應延伸至能源面資訊揭露。在能源方面,依據能源局「六大主要能源消費產業能效規定主要設備節約能源及使用能源效率規定」規範,石化業製程需符合一定操作條件,以確保能源效率。但現行並未揭露其每年稽核成果,欠缺公共監督力道。

推動石化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政府責無旁貸

賴偉傑表示,社會對石化業有需要,但石化業又是長期污染大戶,政府有責任把老舊石化廠的問題說清楚,現階段如何改善,未來又要如何推動石化業的轉型,進入下一個階段,都需要跟社會有更多的討論。

石化業長期受政府補貼,但環境與工安的表現卻不如預期,我們要提醒,補貼與租稅優惠機制,應是引導轉型的「政策工具」,而不是成為企業「獲利利潤」。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公開獲得租稅優惠的名單,讓獲補貼的企業接受公眾監督。而石化治理的問題牽涉到中央、地方以及跨部會的權責問題,經濟部應該要責無旁貸負起跨部會整合,推動轉型的工作。

最後,我們重申幾點訴求:

  • 從政府治理的角度
  1. 全面清查盤點老舊石化廠的狀況,汰換老舊設備與管線。
  2. 加速訂定有害空氣污染物管制法規的腳步。
  3. 提出老舊石化廠的工安治理機制,落實環境、勞檢聯合稽查。
  4. 啟動「石化業政策環評程序」,以利依循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的原則,建立臺灣石化業的發展方向。
  • 就資料開放的角度
  1. 公開獲得租稅補貼的名單。
  2. 公開工安與完整勞動裁罰、職災紀錄。
  3. 揭露石化業主要設備節約能源及使用能源效率的資訊。
  • 企業社會責任方面
  1. 企業負起社會責任自行訂定改善計畫。
  2. 企業主動揭露環保與勞動裁罰、工安事件紀錄,並強制將環保與勞動裁罰、工安事件紀錄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補充說明,本次記者會的裁處記錄全部來自於環保署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的公開資料《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裁處期間是2019/01/01至2019/12/31。政府公開的裁處記錄,若有明確的訴願結果需排除者,整理資料時都已先行排除,但政府資料更新情況可能快慢不一,一切以政府公開資料為主。

本次得獎企業於透明足跡的裁罰完整資料

三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信昌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台塑集團
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金害獎-空污金害入圍名單(依裁處金額排序)
環境金害獎-空污金害入圍名單(依裁處次數排序)
台塑集團近兩年空污裁罰紀錄
中油公司近三年空污裁罰紀錄
石化業歷年空污裁處次數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