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是國家大計,但檢視12月29日總統大選最後一場辯論會,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不斷提出錯誤的能源資訊,根本荒腔走板,辯論失格!選舉期間更在各式場合的發言不斷扭曲國際能源趨勢、或散播錯誤數據,不但背離現實,甚至令人懷疑沒有查證的基礎能力。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特別盤點過去國民黨與韓國瑜陣營提及的能源議題並說明其錯誤,請大眾檢視韓陣營一路以來在能源政策上各種「畫唬爛」!讓台灣能源討論回歸有根有理的數據基礎,以此協助選民進行政策判讀。
媒體刊登「歐盟將核能納入綠色轉型」之錯誤報導已被糾正,韓國瑜在未查證下跟風,於27日以及29日辯論會上一再重述誤導大眾,事實上今年12月歐盟通過的綠色政綱(Green Deal),在零碳排放能源的提案中,9次提到發展再生能源,完全沒有核電,行動方案中也只有再生能源,沒有核電。
歐盟是以尊重部分國家的能源配比為前提,讓核能存在某些國家的能源規劃中,而非支持核能這項技術。反之,在歐盟的永續投資技術專家小組明文強調,核能並不符合永續投資中的「不造成顯著傷害」原則,不建議將核能列入。
德國非核家園目標未轉向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提供
韓國瑜聲稱德國改變非核目標。事實上,發表此言論的只是德國基民黨國會黨團能源事務發言人菲佛,並非政府發言人,而此位政治人物過去長久以來立場偏向發展核能,並非突然「轉向」。德國聯邦政府聯邦環境部部長於本月18日在推特上澄清:「沒有一個政策獲得像2011年廢核決定同樣廣大民意支持,福島核災讓所有人看見,德國開始廢核是正確決定。德國核電廠將逐步關閉並且除役,直到2022年德國將不再使用核電。我沒空理會任何挑戰此社會共識的常識。」
德國聯邦政府正牌發言人Steffen Seibert也強調:「政府對核電的態度沒變,廢核將照原計畫執行。」
2015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張善政、環保署署長的魏國彥、經濟部部長的杜紫軍,所發布的「能源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2015)」中,燃煤發電在2025年要規劃高達43.8%,就算繼續使用核電,燃煤於2025年仍然要規劃到39%,根本比政府現階段規劃的27%高出許多。
韓國瑜在競選廣告大打非核家園等於「用肺發電」,是罔顧事實的說法,事實上台灣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38863公噸降至2018年29700公噸,減少23%。用煤量自2016年起未再增加,截至目前已減煤500萬噸,跟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相比,已有大幅進展。即使在廢除核能的前提下,台灣未來2025年預計燃煤發電還會再降至27%。
2015年,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張善政、環保署署長的魏國彥、經濟部部長的杜紫軍,所發布的「能源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2015)」中,燃煤發電在2025年要規劃高達43.8%,就算繼續使用核電,燃煤於2025年仍然要規劃到39%,根本比政府現階段規劃的27%高出許多。韓國瑜在政見發表會上,宣稱要徹查花大錢燒爛煤,這群宣稱要減煤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卻刻意遺忘過往在燃煤政策上的不良紀錄,若依照韓國瑜「大燒燃煤就要徹查」的邏輯,韓陣營的能源國政顧問團才是首波該徹查的對象。若讓這群人主管台灣能源規劃,勢必會台灣變成「重核煤、輕綠能」的走向,屆時才是對台灣人民健康安全的真正浩劫。
韓國瑜主張重啟核四,但卻未告訴大眾為何核四至今無法完工,核四在1999年動工,蓋了二十年到現在都還沒蓋好,弊案連連,工程品質與設備都出問題,但因為設備商倒閉停產,導致現在許多設備無法更新,像是核四一號機的設備壞掉買不到新零件,只好拆二號機舊零件,這已在監察院被證實並提出糾正案。核四需要重編鉅額預算、重裝設備與施工,必然要花七到十年以上的時間,兩任總統八年後都還難以完工,更別提在此情境下重啟,發生意外的核災風險必然大幅提升。
國家已經浪費太多時間在核四上,對台灣毫無助益,完工遙遙無期,近年更發現新的斷層證據,早已無法安全,這些資源應該用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事實上,政府根本沒有花兩兆蓋離岸風電,政府付的是20年的購電電費,目前的離岸風電案場中,僅有優先的示範案場238MW政府每度電會用5.8塊購買,遴選風場購電價格將降至每度電5.5塊,而等到後續風電在台灣技術成熟、且發電量也達一定規模後,風電廠商的自由競爭價格將降至每度電2.2至2.5塊左右,這種一開始用較優惠的價格鼓勵廠商發展、等技術規模成熟後降價的作法,是國際上發展風電所使用的機制。後續將有1.2兆產值留在台灣,再附加一個離岸風電產業鍊,提供2萬個就業機會、每年減碳排1,192萬噸,這些皆是傳統核煤產業無法帶給台灣的產業升級機會與綠色商機。
馬英九前總統對媒體宣稱,非核家園將讓未來電價漲五成,也是毫無根據的假消息,目前台灣的電價穩定機制,一次上漲上限為3%,依照電價穩定機制,住宅用電330度以下,大約為七成民生用戶的電費不漲,小商家1,500度以下不漲,可以同時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節約用電。
台灣電價與世界各國相比已相當便宜,住宅用電全球第三低;工業用電全球第六低,這些都是未算入外部汙染成本、後續廢料處理成本的結果,製造業、服務業等用電大戶缺乏節電誘因,宛如媽寶企業,失去向上提升的競爭力。低電價看似減輕人民的負擔,實際上,我們付出的代價並沒有比較少,只是轉換成醫藥費、保險費及債留子孫的不正義方式而已。我們支持合理電價調漲,但絕不可能是馬前總統的恐嚇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