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境之北也可以發電!——皇后鎮森林公民電廠營運一年成果報告

2022年底,綠盟拜訪皇后鎮森林露營區的林憲君董事長,以及訪問陽光伏特家創辦人陳惠萍,以了解滿週年的翡翠一號公民電廠滿一年後的營運現況。

12月初的這天,金山接連下了一個多月的雨還未停歇,大雨和霧氣,茫茫渺渺。佔地約十公頃的露營區,建築物分散座落。我們與這次專訪的林董事長相約在露營區內的咖啡廳,從窗戶就能眺見對面建物屋頂上的太陽能板。林董事長說,「那棟建築物也是大鵬國小學生課後輔導的教室」,同樣裝有太陽能板的,還有旁邊一棟盥洗空間的屋頂。

這兩座建物上的太陽光電設備,正是翡翠一號公民電廠,因為有眾多捐款人的支持,電廠才能在2021年8月併網營運,走過了疫情動盪的2022年,如今也依然在持續運行。在營運一年後,翡翠一號的發電狀況如何?課輔班的孩子們好嗎?這一年又延續了什麼新的脈動?透過本篇專訪,讓綠盟帶您重返翡翠一號公民電廠。

「做電廠的重點不是錢,而是要做社會企業的事」

林憲君接受訪問時,對講機就掛在身上,時不時傳來對話。露營區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聊起過往,林憲君當初打造露營區,有一套如何與環境互動的想法,充滿了他對環境的觀察,綠能的運用就是其一。他說屋頂光電在露營區設計、建設之初,就被考慮進去,「五年前的設計就是蓋太陽能板,設計屋頂本身就是太陽光電板,不是附加上去的,但是法令不允許,建築法規規定不行。」

「我們不在乎效益問題,因為太陽能發電沒有污染,重點是無污染,」林憲君堅定的說。

皇后鎮森林公民電廠空拍圖(陽光伏特家提供)

後來遇上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的執行長郭慶霖與綠盟,獲知公民電廠的概念,大家投入綠能的想法不謀而合,談好合作意願後,從施工到完工,時間並不長,「花最多時間的,應該是跟地主的溝通,」林憲君說,以他20年前經營露營區、創新休閒旅遊型態的經驗,當時說服地主同意租地,就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地主不清楚你要做什麼,他們會擔心有風險。蓋這個案場的時候也是……很多時候對話不起來。」不過,在後續不斷拜訪、溝通及對話,跟增加信任感,地主終於點頭。

目前翡翠一號公民電廠的太陽能設備,分別在露營區內的兩棟建物屋頂上。問林憲君之後會不會想要擴展,他回道,「如果每一棟都有的話很好,但還是會考量到成本,未來如果要設置的話,可能還是會尋求合作」。

除了太陽光電,露營區成立之初就被考慮進去的,還有國小的課輔班。

透過課輔班,為孩子創造歸屬感

造訪的這天剛好是週三,來自大鵬國小的孩子們,每週一、三、五下課後,約莫下午一點,會由特地繞進露營區的基隆客運1068公車,載他們到課輔基地。

太陽光電就鋪設在課輔基地建物的屋頂上。課輔基地空間很大,中間擺上八、九張長桌,兩旁堆疊有從國小搬來的課桌椅,空間感依舊寬闊。課輔班會由聘請的代課老師帶著孩子寫作業,以及請文化大學音樂系的學生來教音樂。林憲君強調,「請音樂老師不是要教多專業,是要給他們不一樣的刺激,聽到音樂有啟發,不同感覺、情緒,給他一個啟蒙。」課輔班的招收人數沒有限額,會特別針對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等需要在教育資源上多點協助的家庭,截至專訪時共有十三位孩子。

先來到課輔基地的七位小朋友作業已經寫好了,音樂老師在一旁的白板上畫上簡單的音符,還有另外六位小朋友才剛踏進門。天候寒冷的室內,開始熱鬧起來。從一點待到七點,孩子們會在這裡用完晚餐再回家。「有人關心,希望他們將來不要是社會邊緣人,在這裡有一點歸屬感,我覺得就是教育的目的,」林憲君說道。皇后鎮森林營運五年,課輔班也成立了五年,疫情期間也沒有停下腳步。

課輔班的支出,一直都是露營區的固定開銷。雖然來自公民電廠一年約一萬七千元的回饋金,無法完全支應課輔班的支出,但林憲君並不在意,「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直在做的。」

每週一、三、五下午,來自大鵬國小的孩子來到皇后鎮森林露營區的課輔基地,準備由代課老師協助功課的完成,以及來自文化大學音樂系的學生帶領音樂活動

「如果可以證明這個國境之北、陽光最少之處,都可以發電的話,哪裡都可以。」

放在課輔教室外面的牆上,掛有液晶螢幕,原本顯示翡翠一號的發電狀況,不過螢幕並沒有開。林憲君說,他們後來發現跑馬燈的形式比較符合需求,「這樣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不然大家也不知道這裡有太陽能板。」

公民電廠營運滿一年,金山的冬季一個月好天氣可能不到五天,我們問到發電效益,林憲君說,「發電效益怎麼樣,要看數據來說話,如果可以證明這個國境之北、陽光最少之處,都可以發電的話,哪裡都可以。」

我們訪問參與翡翠一號建置溝通、設計與維護營運的陽光伏特家陳惠萍創辦人,惠萍提到,翡翠一號在評估設置時,因為天候環境條件的因素,內部報酬率(IRR)初估效益並不高,大約只有5%。以翡翠一號第一年的預估收益與實際收益相比,比預估值少了二成五左右(見圖三)。從實際發電效益來看,惠萍說翡翠一號從2021年9月到2022年12月底,共發91,240度綠電,冬季的發電量的確比較低,不過,夏季八、九月的發電量跟同樣是陽光伏特家維運的臺北北投關渡國中案場相比,其實差異不大。

翡翠一號第一年預估收益與實際收益比較表,灰色為預估收益,黃色為實際收益。 (陽光伏特家提供)

以2022年度的完整發電量來計算平均每日發電度數,翡翠一號平均每日的發電度數約2.22度,跟台北北投關渡國中案場平均每日發電度數2.98度,兩者差異還是在冬季(見圖四、五)。惠萍說,以2022年一整年看起來,翡翠一號冬天不是沒有發電,而是狀況比較保守,「因為每年的氣候狀況都會不同,需要再經過多幾年的觀察。」

金山皇后鎮森林翡翠一號與北投關渡國中干豆好案場相比,會發現兩者差異在冬季的發電量(陽光伏特家提供)

翡翠一號的創新營運模式,成為企業ESG與地方創生的新選項

翡翠一號當時同時以「公益募資捐款」跟「出資購買」的兩種集資參與模式,對於陽光伏特家來說,是首次在同一電廠上結合捐跟買的方式,是實驗性的第一次,「多元模式運用在同一屋頂,皇后鎮是第一個這樣設計。」惠萍說,之前公益模式跟出資購買太陽能板是兩個軸線,「但這種創新模式,對於有多元價值跟故事的公民電廠,是可以多元操作的。」惠萍提到,因為投資報酬率比較低,在販售太陽能板的過程會比較辛苦,銷售速度較慢,「就需要花比較多力氣去溝通案場的多元價值跟故事。」

不過,結合公益募資捐款以及出資購買的參與模式在同一案場,對陽光伏特家來說,作為一個平台,不管是聯繫、行政、後續管理等,需要分成兩種模式進行,前期的發想、付出的成本跟複雜度,都高很多。惠萍即說,「翡翠一號的投資報酬率不高,但相對的社會意義跟社會價值很高,就需要深入的公益故事闡述,跟想投入的民眾溝通,提高參與的意願。」不過,這樣的創新模式,後續也延伸到陽光伏特家的特殊專案,成為另種企業ESG的新選項。

位於桃園的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天字第一好」案場,就是由「捐款綠能公益」+「出資公民電廠」雙模式的創新模式,在共158片的太陽能板中,有98片是由KPMG安侯建業員工捐款贊助,其餘60片則公開給天下集團的員工跟客戶認購。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茶籽堂與宜蘭朝陽社區合作的社區及地方創生案場。起因於茶籽堂與朝陽社區發展協會長期合作種植苦茶樹,有契作關係的默契,希望以三間民宅的屋頂光電為起點,作為地方創生的開始。「不過,這案場在推動的時候需要更多溝通過程,在地連結跟社會價值就非常重要,讓更多人參與專案的時候,可以知道其中的意義,」惠萍坦言,天候條件不佳或是案場規模小,會比較適用於這種創新模式,來強化公民電廠的多元效益。

不過,惠萍也強調,案場的社會價值與意義,並非所有社區或小案場都會有,需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走訪、了解跟評估,確認關係之後,才真正的投入,「打造地方創生型電廠的過程中,往往必須仰賴已經與在地有良好互動及連結的合作夥伴。陽光伏特家協助社區評估屋頂是第一步,後續也需持續傳遞綠能價值來號召更多民眾參與公民電廠,才能讓能源永續走入日常。」

談起未來

金山因為天候因素,可耕地種稻一年僅一收,蕃薯也只有一季收成,加上人口外流,土地利用程度跟價值日漸低落。「我想做農業這部分,想把農業生產這塊整個區域都做起來,」林憲君看到金山廢耕地問題,想利用休閒農業的方式活化土地,「比較山坡的地方早就廢耕,我想活化,整合土地來種植牧草、養羊,這裡廢耕我幫你耕種,費用也分給地主。」

他的想像,還包括未來羊舍、倉庫設施上蓋太陽能板。他認為未來有很多可能性,奠基在對金山在地環境的了解,以及解決在地問題。他說,三年前金山以在地商家為主成立了「北海創生」組織,希望能夠集合力量,一起共同為地方付出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