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展再生能源近20年,在校園建物、公家機關、工廠等屋頂上看到太陽光電已不陌生;如果途經中南部縣市,雞舍或豬舍的屋頂光電設備也逐漸成為鄉村地景之一。這類架設在建築物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被稱為屋頂光電,相較於地面光電,是對環境與社會影響最小的施作型態。
越來越多民眾都聽過在自家屋頂上裝設太陽光電的益處,不僅可以發電、售電,還可以自發自用省電費,還能隔熱降溫防漏水、改善居家環境、創造休憩空間。加上近年來,夏季高溫不斷刷新紀錄、用電量隨之增加,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我家能不能裝太陽能板?除了直接尋求系統商的評估之外,這篇文章想提供給那些好奇該怎麼檢視自家屋頂、想要自己動手試著初步評估家戶屋頂的民眾,如何展開第一步——不知道該怎麼評估,擔心屋頂大小不夠、違建問題、或者補助申請太麻煩。
事實上,屋頂光電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工程技術,多數透天厝只要掌握幾個基本資訊,就能快速理解與判斷自家屋頂是否適合安裝,並以此為基礎,再進一步尋求專業系統商的規劃時,除了能省下摸索的時間,也能有更多與系統商討論與溝通的基礎,避免雙方白跑一趟,或在資訊上落差過大。
本文以「透天厝」為例,提供三個評估屋頂的步驟,協助民眾進行初步檢視,釐清產權、違建以及屋頂面積等問題。當你更了解自家狀況時,就能更實際地評估與判斷,是要「租屋頂給系統商收租金」,還是「自建、賣電給台電」或「自發自用」,甚至把握政府的補助方案,讓陽光真正成為家庭能源的一部分。
步驟一:確認家戶的產權問題
屋頂光電的建置如果是在「賣電給台電」的前提下,首先必須確認你的住宅是否有三樣基本的文件:土地所有權狀、建物所有權狀,以及建物使用執照。「賣電給台電」需要跟台電簽20年的躉購合約,相關申請流程也需要經過中央的能源署、地方縣市政府、以及台電來審核,這些單位除了確認資料是否齊備,也要確保該家戶所有權人的資格是不是符合。也就是說,在建物所有權狀部分,確認建物是否為屋主完全持有;假使是兩個人共同持有,則需要這兩人都要同意。而建物使用執照則要確認上面所記載的面積跟樓層,跟現況是不是相符合。
步驟二:如何知道我家有沒有增建或改建
有些建物可能會有違建或增建的狀況,除了外觀一眼就能辨識出來、常見的像是鐵皮結構,有些是外觀上分辨不出來、或被忽略的部分,像是多了一層樓或陽台外推變成室內空間等。如果你不確定,那該怎麼確認呢?通常家戶是否有違建,屋主可能最清楚,不過有些房子可能是長輩留給後輩,除了透過長輩的印象外,最可以明確知道的,就是可以跑一趟所在縣市的地政事務所,線上或臨櫃申請「建物測量成果圖」,來核對看看。
這個「建物測量成果圖」是每棟建物辦理測量後,所繪製的圖資,其中會包括的資料有「基本資訊」、「位置圖」以及「平面圖」。基本資訊包含建物的編列建號、坐落地段號、門牌號、使用執照字號、主體結構、主要用途,以及主建物、附屬建物的個別面積與加總面積等資訊;位置圖會有建物坐落於何筆土地以及位置、坐向;平面圖則是提供建物形狀、尺寸,以及陽台等附屬建物的位置尺寸。所以,如果房子有「多出來」的部分,就不會出現在「建物測量成果圖」上,「多出來」的部分就是違建。
如果能先掌握自家的狀況,就可以讓系統商先就實際建物狀況來思考、設定或研擬可能的作法,避免雙方都白費力氣喔。
步驟三:有違建就不能蓋了嗎?
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放眼望去建物屋頂大部分都有違建構造物。但有違建就不能蓋屋頂光電了嗎?有留意相關訊息的民眾可能會知道,內政部在2018年有放寬四種違建型態可以設置光電,以及光電的設置樣態。
上述四種違建型態可以設置屋頂光電,在法規上是內政部《設置再生能源設施免請領雜項執照標準》中,第5條第5項的規定,但實際上還是必須同時衡量屋頂強度、支架穩固性、設置角度等評估,這些會由系統商與結構技師來考量。此外,雖然中央有放寬標準,但違建是不是能夠設置光電,最主要還是由各縣市政府的建管單位,在考量是否整棟違建、兩層樓以上等標準,以及後續可能的消防安全等因素之下,來認定是否能夠設置。因此,違建是否設置屋頂光電的標準,每個縣市都不一樣。
其他也是很關鍵的還有:影響發電效益的面積、方位、遮蔽
若是在「賣電給台電」的前提下,可能會考量的是,屋頂的面積是不是具有經濟效益。當然,面積越大、鋪設的光電板越多、在光照條件也不錯的狀況下,發的電量也就越多。我們能透過室內面積的坪數來初步估算屋頂面積,或者透過上述的「建物測量成果圖」可以知道比較清楚的家戶面積,來作為判斷的初步基礎。
那要多少屋頂面積才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呢?通常至少要15坪以上,以符合躉購費率的誘因,以及分攤固定成本的支出。如果面積大小不符合賣電的效益,其實也能夠考慮太陽光電板結合儲能設備的自發自用型態。
方位部分,向南較佳;若是其他方位,可能會需要架設棚架。如果屋頂有水塔或者太陽能熱水器等物件,就必須調整其位置或者放倒。另外,如果想要知道家戶的日照模擬與周邊建物的遮蔽狀況,可以到內政部「多維度國家空間資訊服務平臺」,大致了解自己的家戶在不同時點的日照模擬。不過,這個網站並不是專門用來評估日照模擬的,準確性還是會有差異,建議大家用來參考即可。
透過上述的三步驟的自我檢視,希望讓對屋頂光電感興趣的民眾與家庭,能更快掌握自家屋頂的潛力,了解家戶狀況,以便決定是否要「賣電給台電」或者「自發自用」,再找信任的系統商來做詳細的評估跟規劃,以縮短溝通時間。
屋頂光電不只是再生能源的象徵,也能為生活帶來隔熱降溫、額外收益的好處。與其觀望,不如先動手檢查產權、建物與屋頂條件,再善用政府補助,把陽光轉化成真正能守護家計與環境的力量。能源轉型不是遙遠的國家政策,而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參與的日常選擇。多一戶家庭裝設屋頂光電,就多一份減碳力度、也多一份能源自主。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政府補助加碼(註)、系統商服務更成熟,不妨就從檢視自己家的屋頂開始,讓太陽不只曬在屋頂上,而是成為家裡穩定可靠的綠色能源。
(註)許多民眾所關心是否會有政府的相關補助,除了部分縣市每年會提供屋頂光電的設備補助(可至「太陽光電單一服務窗口」查詢),今年(2025)能源署推出「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每案」上限30萬,每3,000元/kW,鼓勵正在觀望的民眾可向所在縣市提出申請。
本文於2025-11-05刊登於《關鍵評論》


核電站-300x253.jpg)
-5-1-300x20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