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車諾比(Chernobyl)核災屆滿36週年。
在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繼而於佔領車諾比核電廠後,世人重新想起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1986年震驚全球的車諾比核災,「車諾比核電廠4號機先經歷了嚴重的功率劇增,反應爐心的發電量在轉瞬間驟升百倍以上,蒸汽與氫氣爆炸相繼而來,炸穿了反應爐建築的屋頂。大約有40%的歐洲領土遭到污染,約4億人可能受到波及。時至今日某些地區各種食品中的輻射值仍然高出法定容許量。」
俄羅斯裝甲車士兵在毫無輻射防護下行駛於車諾比隔離區的「紅森林」,令人震驚,此一軍事行動不僅揚起放射性塵土,並使得當地監測到輻射值增加,俄羅斯士兵此舉猶如自殺。普丁政府漠視士兵性命,隱瞞輻射之於環境、人體危害的立場在歷史上並不陌生,與1986年時,蘇聯政府在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爐爆炸,隱瞞大規模輻射外洩的作法如出一轍。當時不知情的消防員在未穿著任何輻射防護裝備下救災,核災發生後3個月內,至少有31名消防員因輻射曝露而殉職。
讓全球關注並持續感到心驚的是,佔領占領車諾比核電廠後,俄羅斯軍隊再於3月4日占領全歐州裝置容量最大、高達5700MW 的札波羅熱核電廠(the Zaporizhzhia Nuclear Power Station )並持續控制該核子設施至今。因核電廠在烏克蘭戰爭中首當其衝,美國與北約國家多半宣稱,核子設施在戰爭中史無前例地成為軍事攻擊目標。然而地緣政治、國族主義政治的實情卻非如此。摧毀核子設施向來是核武大國投射權力、恐怖份子遂行政治目的的常用手段。
依據日內瓦公約1977年第一附加議定書第56條,交戰雙方應避免攻擊具有危險力量的工程或裝置,如水壩、堤壩、核電廠,即使該設施為軍事用途。若攻擊會造成該等基礎建設釋放危險力量,此類設施則不應成為軍事攻擊目標,以避免平民死傷。如果交戰國並未簽署日內瓦公約及其議定書,或雖已簽署,但根本無意遵守,國際法則形同具文。自日內瓦公約及議定書生效實施以來,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核武強權列皆視該條約無物,此事彰顯徒法不足以自行 。
國際軍事行動中,施工中的核電設施其實常成為攻擊標的,例如19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拉克6次轟炸伊朗於1975年施工興建的布希爾核電廠(the Bushehr Nuclear Power Plant)。2007年9月,以色列也在美國的支持下以戰機摧毀了敘利亞正在興建中核子反應爐。若施工中的反應爐都無法倖免於難,運作中的反應爐在戰爭成為犧牲品更是在所難免。1991年1月21日的《華盛頓郵報》明言,美國空軍與盟軍轟炸機於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徹底破壞」伊拉克所有的研究用途的核子反應爐和核子設施,並同時摧毀該國的防空雷達網路和飛毛腿飛彈發射器,但相較於現今的大力抨擊俄羅斯,專文中支字不提空襲核子設施所致的環境、人體危害 。
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於2015年的《民用核子設施的網路安全:了解風險》(Cyber Security at Civil Nuclear Facilities: Understanding the Risks)評估報告力陳,核工業近年來日益依賴商業數位儀控系統,而系統或程式的漏洞會使核電廠無法應對網路攻擊。該報告警告,美國所發動的震網恐攻事件(Stuxnet)突顯核工業自身系統的資安防護脆弱,設施的資訊系統僅用隨身碟就可以破壞。此外,外包廠商所設的機台、遠端控制系統,所用的隨身碟、也可能造成資安漏洞。
近年來,網路攻擊核電廠的事件層出不窮,其中為人熟知的新聞包括2014年日本的文殊核電廠遭受病毒攻擊、 2014年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Korea Hydro & Nuclear Power )遭到含有惡意程式碼的電子郵件勒索攻擊。此一事件使得核電廠運作資訊與10,000名核電廠員工的個資遭到外洩。德國在2016年則發生萊茵集團所有的貢德雷明根核電廠(The Gundremmingen Nuclear Power Plant)遭受病毒攻擊。《金融時報》於2022年4月20日指出,由於德國政府迄今無法防止核電廠遭受網路恐攻,既然危害無法控管,所以德國政府與德國最大的能源集團Eon已經完全排除德國核電廠延役的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攻擊核子設施的威脅並非僅來自境外。美國國內極右翼勢力意圖強奪核武、攻擊核電廠以達成政治目標的算計一直如影隨形,僅管如此,核工業至今並無防止新法西斯主義者和新納粹主義者恐擊的對策。核能與放射性廢棄物本就具有危險性,因武裝衝突讓危險更為增加,引發全球憂慮輻射污染擴散,核電廠若因為遭受攻擊而發生核子事故,在戰爭中將無法控制損害,災情可能遠超過車諾比與福島核災,不只有烏克蘭國土,相鄰的歐洲各國與俄羅斯土地都將受到污染。支持核能派無視此一巨大危機與威脅,仍以戰爭、國防、能源需求為名發展核能,誤導大眾核電在戰爭中仍能保持安全。
在車諾比核災36週年之際,現今的「核子設施在戰爭中成為軍事攻擊目標」此一事實不僅提醒世人,車諾比核災從未結束,美蘇核武強權只會故技重施,更警示世人認清,核子設施一如平民,在地緣政治衝突中無法倖免於難的事實。最終的困境與災難並不僅只是核武強國的殺戮與破壞,而是對此一事實無動於衷,甚至刻意隱瞞。36年前的車諾比核災給世人留下的災難至今仍在,不該再讓歷史重演,且更不該因敵對國家、團體的戰爭與武裝衝突導致災難再度發生。本會呼籲,所有擁有核武的國家皆應立即停止戰爭,不應以核子武器、核能設施為要脅手段,此外,更不應該使用任何核子武器。我們責無旁貸應讓這一代、下一代都有享受生命、免於核災、核戰恐懼的權利。
延伸閱讀:
《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核能產業年年衰退,再生能源持續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