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獨立核安專家怎麼談台灣核電廠壓力測試?

歐盟獨立核安專家怎麼談台灣核電廠壓力測試: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和綠色和平今年九月委託在核能安全與風險管理領域具有20年經驗,參與監督評估歐盟14個國家的核電廠壓力測試的第三方獨立核安專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為核四廠檢查。報告結果指出,核四在設計上的弱點以及在結構、系統、組件上的缺陷,面對現存的自然災害,不可能加以改善進而達到可接受的安全層級。因此建議應立即終止核四計畫,不應繼續興建或取得運轉執照。

歐盟獨立核安專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平行審查報告 http://goo.gl/wmmmeY



ENSREG同行審查報告: 臺灣核電廠地震、海嘯、防洪、斷然處置問題待改善

原能會則在上週四(12日)公布歐洲核能安全管制機構(ENSREG)專家小組針對臺灣核電廠進行的壓力測試同行審查報告的中譯完整報告,結果顯示臺灣核電廠的耐震與耐海嘯設計基準皆不足、斷然處置措施不妥善、並對臺灣核安文化欠缺透明度感到憂心。

早在今年九月,綠色和平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即已委託歐盟核安專家歐妲.貝克(Oda Becker)為核四廠的壓力測試進行平行監督,當時貝克質疑臺灣核四廠論在地震、防洪、海嘯設計上均不足,與ENSREG結論相符。

歐妲.貝克表示:「ENSREG同行審查報告進一步確認臺灣核電廠潛在的危機,而興建中的核四廠問題重重、加上與擁有800萬人口的大臺北都會區距離過近,此風險無論如何都無法降至可接受程度。臺灣政府應立即終止核四計畫。」

同行審查報告中提到,由於臺灣遭受地震、海嘯、洪水、颱風機會極高,核電廠因應天災的能力極其重要。同行審查專家小組明確指出,目前臺灣核電廠設計基準地震(DBE)僅採用數百年內的最大地震震度(ENSREG建議應以一萬年為地震重現期)與鄰近區域活動斷層長度,並未採用古地震研究,被視為不符國際技術標準要求(p.35)。

原能會應立即重新評估地震危害,除了更新設計基準地震地動值外,亦需包含斷層能力、地盤沉陷或抬升、大規模崩滑等,並應該考量複合式天災如地震或豪雨導致山崩、土石流發生的危害等(p.41)。由於設計基準地震不符合國際規範,核電廠耐震結構亦受質疑。報告指出,地震對核電廠危害可能高於目前預估,ENSREG同行審查強烈建議,應盡速增加遠超過現有安全基準的設計。

被馬政府視為核災救星的斷然處置措施,亦受到專家小組質疑。報告指出,斷然處置措施規劃並未考慮到複合式天然災害發生後,核一、二、四廠相當接近,可能造成多機組或多廠址事故的處理方式(p.101)。此外,若發生強震,可能使道路與橋樑受損,阻礙緊急應變人員抵達廠址(p.102)。斷然處置措施亦不應大量仰賴移動式設備,更未將大量的高劑量輻射廢水處理問題納入規劃。

除此之外, 若發生事故可用於冷卻的生水池位於核一、二、三廠上游,也因為設計基準地震不足,被要求要檢討改善耐震設計水準(p.42)。由於地震可能誘發海嘯,專家小組指出目前的海嘯與水災設計基準亦不足。 ENSREG要求水災設計基準必須符合一萬年重現期的規定,但目前臺灣僅使用核電廠附近氣象站數十年有限的觀測資料推測,不符合國際標準(p.45-46)。審查報告第17頁亦明白指出:「NGO對於地震、海嘯、洪水以及活火山等議題的質疑,與歐盟專家小組提出的應更新所有天然危害的設計 基準事件,達到發生機率不應高於萬年一次,是一致的。」

最後歐盟專家小組也對台灣的核安文化欠缺透明度與公共參與感到憂心,他們指出了台灣在核安問題上仍孤立於國際討論之外,因此建議原能會應提出與國際最佳實務經驗接軌的公眾參與機制,並應將充足的公眾資訊納入原能會的決策程序。

核四廠在耐震、防海嘯以及防洪設計上的缺失,是長期以來國內專家與民間團屢屢警告的問題。依據歐盟壓力測試前例,法國的核能安全管制局要求核電業者應遵循各項安全改善建議,若覺得安全升級的成本過高,不願採行,則需提前除役,沒有妥協的空間。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呼籲原能會能夠依照同行審查結果對臺電提出同樣要求,落實核安管制單位的獨立監管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