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替核電紓困,是拯救氣候還是為核工業續命?

守住1.5°C,關鍵是再生能源而非核電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2021年8月9日發佈第六次評估報告指陳,目前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的速度為過去2,000年來所未見,這已使得大氣、海洋、陸地、冰雪圈乃至於生物圈出現廣泛且劇烈的變化,報告提出了更多科學證據顯示溫室氣體和熱浪、強降雨、乾旱和熱帶氣旋等極端事件的關聯性,也提醒各國必須在短時間內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有機會守住關鍵的1.5°C臨界點。

IPCC在先前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中已指出,若要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下,2050年全球再生能源占比需增加到77.5%,而核電最高為8.9%,甚至在考慮社會偏好度後的部份減量路徑中,2050年全球核電占比會降至1%左右。而在第五次評估報告中IPCC也指出,全球若不新建核電,仍可藉由其他作法如能源效率提昇、增加再生能源發展等達到減碳目標。而提升核電占比雖可削減碳排放,但全球也將承受核電在鈾礦開採、運轉和核廢料管理上的重重風險及財務負擔。



拜登主政重彈補貼核電老調

正因再生能源相較核電可以更快速、有效並且低成本地減碳,許多美國民眾都相信拜登執政後,在氣候政策上絕不會逆勢而為,必然會大舉部署再生能源,加速美國經濟的轉型。目前美國電力結構6成依賴化石燃料,燃煤發電占19%,燃氣占40%,燃油為 1%。核電為20%,再生能源則占20%。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再生能源的主力是風力(8.4%)和水力(7.3%),太陽光電只占2.3%,這表示再生能源,特別是風力與光電在美國大有可為。

拜登在2020年競選總統時聲稱,美國將於2035年達成電力系統去碳化。 他當選後會挹注2兆美元推動美國能源、交通、基礎建設轉型,創造百萬個由能源轉型所帶來的就業機會。

拜登當選後更宣布明確的氣候目標,美國將於2050年前成為100%清淨能源與淨零碳排經濟體。此外,他於 2021年4月與40國領袖舉行線上氣候會議時申言, 氣候變遷問題「具有道德和經濟急迫性」,美國會責無旁貸地承擔領導地位

然而美國最重要的核能監督組織之一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卻直言,拜登的承諾難以令人樂觀。拜登的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在歐巴馬任內擔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時坐視密西根州弗林特市(Flint)的弱勢非裔美籍民眾飲用水受到鉛污染的人禍。而拜登政府高層如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之流又與核工業、化石燃料業過從甚密。再者,美國政府支持核工業向來不分黨派。

拜登線上氣候會議才結束,白宮隨即向國會與核工業釋出為核電紓困的風向,這也坐實了超越核能早在拜登就任前所提出警告。根據2021年5月路透社的報導,3位近白宮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為了避免老舊核電廠營運成本高漲、難與再生能源競爭,面臨遭到關閉的下場, 已私下向核工業和立法部門釋出大舉補貼核電的消息。

雖然拜登政府官員只私下帶風向,未公開證實消息,民主黨籍的5位聯邦參議員時隔一個月已於2021年6月24日在參院提出《零排放核電生產稅收抵免法》(Zero-Emission Nuclear Power Production Credit Act)的草案。該草案要求拜登政府挹注500億美元為核電廠紓困。提案者包括參院財政委員會的委員卡定(Benjamin Cardin)、參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曼欽(Joe Manchin)、參院環境和公共工程、潔淨空氣、氣候和核安全小組委員會委員懷特豪斯(Sheldon Whitehouse)、參院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卡波(Thomas Carper)與紐澤西州聯邦參議員布克 (Cory Booker)。


環境界、學界、白宮專家顧問齊聲反核

環境界、學界、乃至於白宮環境正義諮詢委員會都無法苟同拜登政府和民主黨繼續補貼危老核電廠之舉。到2020年底全美共計有56座核電廠與94座運作中的商用反應爐,反應爐的平均年齡為39歲,遠高於全球反應爐的平均年齡30.7歲

然而核管會與核工業都打算與反應爐恩愛到老。截至2014年10月核管會已允許74座反應爐延役至60歲。目前核工業已為11座反應爐申請二次延役。因每次延役的期限是20年,所以危老機組至少會運作至80歲。

迄今已取得核管會延役至80年許可的機組包括賓州桃底核電廠(Peach Bottom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2號、3號機、維吉尼亞州舒利核電廠(Surry Nuclear Power Plant)1號、2號機、佛州土耳其岬核電廠(Turkey Point Nuclear Plant) 3號、4號機。

地球之友的專案經理羅斯(Lukas Ross) 直指,如果參院真的通過《零排放核電生產稅收抵免法》,猶如剝了納稅人2層皮。第一次是以500億美金延役老舊核電機組,同時拒絕以同等的資金擴充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第二次則是老舊核電機組除役時,因政府未能及時調整電力結構 ,如此一來,又得再花一筆錢另尋替代能源。由於投入既有核電的延役的資源越多,可用於部署再生能源的資源就越少,因此立法部門的核電紓困案不僅不利於納稅人、不利於一般的電力用戶,更是摧殘氣候

佛蒙特州法學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負責經濟分析的高級研究員古柏(Mark Cooper)  則力陳,美國政府慷納稅人之慨補貼核電的政策由來已久,從二戰結束後就持續補貼至今。核工業接受補貼時無不信誓旦旦宣稱核電可以有效降低發電成本,但70年來承諾卻一再跳票

當核電在過去70年都未能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減少碳排,近幾十年來興建核電機組時又一再延宕完工期程,追加成本,核工業又如何使人相信,在未來幾十年,繼續使用核電就能快速、有效減少美國經濟的碳排?

美國自21世紀以來興建反應爐的計畫本身就是一場氣候災難。例如南卡羅來納州與與喬治亞州交界處的沃格特爾核電廠(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3號與4號機的興建費用已從2008年的143億美元一路超支,並追加至現今的270億美元。工期更一再延誤,歷經歐巴馬、川普、拜登執政,仍舊無法完工。承包商之一的西屋公司更於2017年宣告破產。 不論美國政局如何變幻,核工業的歹戲拖棚向來不曾改變。

古柏指斥,核工業一再批評再生能源接受政府補貼,卻從未反省自身才是收受政府補貼的大戶。依他所見, 再生能源正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一旦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一度程度,技術發展成熟,就能於市場中與各類能源選項競價。目前聯邦政府補貼核電的總值與補貼再生能源的總值為10比1。核工業拒絕提高能源效率,又大力阻礙能源系統過渡到快速、低成本、低碳的選項,才是問題所在。
不只環境界、學界紛紛質疑白宮補貼核電的政策,拜登政府的立場更明顯與白宮環境正義諮詢委員會的意見相左。該委員會指出,整個核燃料鏈從開採鈾礦到運作核電廠所產生的廢料會使當地社區暴露於放射性危害和汙染,更會造成環境退化,嚴重傷害環境正義。如果投資要達到真的有益於社會,關鍵在於受核燃料鏈影響的當地社區可就投資過程和結果問責。唯有當地社區可以充分監督投資進度和結果,投資能源基礎建設時才能一如業者所說的承諾,嘉惠當地社區。

核電不論是興建計畫或是危老機組延役都與民主社會最基本的問責要求背道而馳。軍工複合體從假藉國安、國家利益之名發展核武、核電,乃至於漠視核廢、除役、中期儲存、最終處置,這一切政治經濟、公衛與環境後果,向來都是單方強加於社經地位最為弱勢者身上。


補貼核電花招百出

這裡必須提醒,拜登政府和民主黨執意補貼核電之事並不只是能源和技術議題,更非民主黨特定政治人物的偏好。歐巴馬主政時擔任能源部長的莫尼茲(Ernest Moniz)並不諱言核能、核武為同一產業鏈的事實。他坦承,美國政府必須持續補貼核能產業方能維持核武優勢。 正因如此,擁核是美國不分黨派的既定政策。此一政策絕不會因為白宮易主就改弦易轍。

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補貼核電的名目繁多。例如紐約州與伊利諾州政府就明文要求,境內各家電力公用事業必須向美國最大的核工業集團艾索倫(Exelon)電力購買特定數量的零排放額度(zero  emissions  credit),公用事業嗣後再直接轉嫁購買成本給電力用戶。

此外,艾索倫電力也會主動出擊。該集團時不時於各州釋出將於近期關閉核電廠的訊息。最近一次是該集團於2020年8月7日突然宣布,若政府拒絕補貼該集團的核電廠,而經營又無法獲利,位於伊利諾州的德勒斯登核電廠(Dresden Generating Station )與拜倫核電廠(Byron Generating Station)就會遭到關閉。

美國能源顧問洛文斯(Amory Lovins)直指,在美國規畫和建置再生能源通常要1年至3年,業者威脅關廠的目的在於造成供電混亂、措手不及,方能勒索政府補貼。不幸的是,各州政府往往任憑核工業以這類技倆予取予求。

另有一些州政府則是仿照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包裝「 核電多樣性證書」(Nuclear Diversity Certificate )計畫。如紐澤西州要求境內所有的電力公司必須向核電業者購買證書,而火電業者又可轉嫁購入「增加潔淨能源、維護電力多樣性、因應氣候危機」的成本給民眾。如此一來,政府雖未出錢補貼核電廠,卻能額外訛詐電力用戶,並達成直接扶持危老核電廠延役的效果。

讀者或許記憶猶新,2021年5月超越核能的核廢監督專家坎普斯 (Kevin Kamps)應綠盟之邀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美國核能、核武的共生關係使得核工業一再申請老舊機組延役。即使核電難與再生能源競爭,核工業都有恃無恐,而美國核工業更可以用錢買到最好的民主(the best democracy money can buy)。


俄亥俄州護航核工業

核工業究竟是如何收買政府?美國政府又是如何全力護航核電?此事從美國核工業賄賂俄亥俄州眾議院議長,使得州眾議院為境內兩座危老反應爐通過補貼計畫可見一斑。俄亥俄州最大的公共事業第一能源公司(FirstEnergy Corp) 支付6,000萬美金給該州眾議院議長豪斯霍德爾(Larry Householder) 所掌控的「非營利組織」,並以此「捐款」換取州眾議院通過政府為老舊核電機組、火電機組所提的13億美元的「紓困」計畫。涉案者除了該州眾議院議長、尚有該州共和黨主席博爾各斯(Matt Borges)  等人。

俄亥俄州南區檢方於2020年7月21日指陳,豪斯霍德爾與該案其他4名被告涉嫌收賄的弊案為該州有史以來最大的洗錢、收賄醜聞。弊案暴發後,豪斯霍德爾斷然拒絕州長廸文(Mike DeWine)要求他辭去眾議院議長一職的呼籲。該州眾議院議員在2021年6月16日方才成功罷免豪斯霍德爾。第一能源公司則因行賄遭到裁罰2.3億美元。


核工業檯面上的官商勾結

第一能源究竟是什麼來頭?它是標準普爾500所列的美國前500大上市公司,同時也是汙染大戶。根據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2019年的分析,在全美溫室氣體排放前100名的汙染大戶中,第一能源位居第九。該公司升級燃煤電廠時為了省錢,省去汙染控制設備。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為此與該集團纏訟多年。

第一能源經營政商關係已久。第一能源曾於2018年11月的州眾議院選舉中大量提供21名候選人政治獻金,再於眾議院議長選舉中一力為豪斯霍德爾抬轎,使他在2019年1月成功挑戰當時州眾議院議長史密斯(Ryan Smith) ,順利成為新任議長。

在豪斯霍德爾等人的護航下,俄亥俄州眾議院於2019年7月通過了名為「創建俄亥俄州潔淨空氣計畫」(Creates Ohio Clean Air Program)的第6號法 。多數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看到該法的名稱都會直接聯想到再生能源,而不是想到火力電廠或(從開採鈾礦到最終處置都會產生放射性廢料的)核電。然而6號法所說的「潔淨空氣」只是個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架空該州參議院於2008年所通過的221號法中支持提高再生能源配比、提高能源效率的條文。簡言之,依據2008的法律,俄亥俄州各家電力公司必須在 2027 年時提高再生能源在發電的占比至 12.5%。6號法不僅調降此一占比至8.5%,更取消了新設和擴大部署再生能源的獎勵措施。

6號法不僅降低能源效率的標準,刪減政府補助再生能源的投資,更要求提高電價以提撥「潔淨空氣基金」。而該基金必須每年補貼 1.5億美元給第一能源所擁有的培里核電廠(The Perry Nuclear Power Plant)、大維斯貝西核電廠(Davis–Besse Nuclear Power Station)和該州燃煤電廠。

值得一提的是,大維斯貝西核電廠早在2011年就因構成一次圍組體的混凝土包封容器外牆嚴重龜裂,備受外界質疑。第一能源則回應,這些表面的「小龜裂」絕對不會影響核電廠主結構的完整和安全,該公司必然會確保核電廠的運作安全無虞。自2011年以來這些「表面小龜裂」不但無法補強修復,反倒越裂越大。不難想像平時包封容器都會出現無法補強的龜裂,發生核災時,又怎能承受反應爐的壓力和高溫?

俄亥俄州眾議院的倒行逆施不僅令輿論譁然 ,更遭到美國媒體VOX批評,補貼「恐龍電廠」的6號法堪稱是21世紀以來最為惡質的能源法


核工業豢養豬仔議員是常態

但俄亥俄州發生的核工業豢養眾議院議長的醜聞只是核工業以錢生權、操縱能源、氣候政策的冰山一角。艾索倫電力公司行賄的醜聞也不遑多讓。該公司是全美最大的核電集團,發電量約占美國核工業的20%。該集團的子公司聯邦愛迪生電力公司 (Commonwealth Edison) 被控行賄伊利諾州眾議院議長馬迪根(Michael Madigan)。雖然雙方極力否認涉嫌行賄與收賄,但聯邦愛迪生電力卻同意支付2億美元的罰款,以與聯邦司法部達成刑事案件的和解 。

從俄亥俄州、伊利諾州的弊案可以看出,核工業與州眾議院聯手,藉由氣候、環境之名,先消除設置再生能源的獎勵誘因,排擠再生能源投資,再使行政部門大力補貼危老核電廠、從不是因為真的相信核電有助於減緩氣候危機。

這也是國際貨幣基金所指出的,各國為因應氣候問題,挹注「生產性資本和基礎設施的私人投資時,會面臨高昂的前期成本和無法定價的重大不確定。在過渡到低碳經濟的投資時,更會面臨高度的政治風險、流動性不足和不確定的投資報酬。」此事從拜登選前允諾大力推動氣候政策、選後忙不迭地維持核電既得利益,乃至於俄亥俄州先獎掖再生能源,既而抱薪救火,可見一斑。美國政府與核工業種種算計全為政治經濟角力和挽救產業獲利,從未真心考量減緩暖化的大計。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曾道,最安全的核電或能源政策就是零核電政策。相較於俄亥俄州、伊利諾州的行賄與受賄弊案,美國聯邦行政和立法部門慷納稅人之慨 ,為核工業量身立法、紓困的層級更高、力道更大,後果更為惡質。核工業驅策白宮、國會以核滅綠的能力,已使州政府的區區十幾億美元的紓困相形見絀。拜登政府當然可以繼續假藉拯救氣候、強化能源建設之名餵養危老核電。不過,當美國政府與核工業繼續裝腔作勢時,我們倒是可以預見,暖化與極端氣候並不會說謊,全球各國屆時自然能深切體會真相所帶來的極端力量。

本文刊載於2021.10.13 關鍵評論網

延伸閱讀